浅谈种公猪的选育及饲养管理技术

时间:2022-09-30 06:22:40

浅谈种公猪的选育及饲养管理技术

摘要: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在生猪养殖行业中,公猪在猪群繁殖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猪群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要特别重视从选育、营养需求、饲养方法等各方面,科学地加强管理,做好种公猪的饲喂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猪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种公猪;选育;饲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37-1

1 种公猪的选育标准

要求种公猪头颈轻细,占身体比例小,胸宽深,背宽平,体躯长,腹部平直,肩部和臀部发达,肌肉丰满,骨骼粗壮,四肢有力,体质强健,符合本品种特征。种公猪生长性能好,生长快,要求175日龄体重能够达100kg;饲料利用率高,料肉比在3.0以下;背膘薄。要求种公猪的繁殖性能强,生殖器官发育正常,质量优良,良好,配种能力强。

2 种公猪的饲养技术

要养好公猪提高品质和配种能力,就应当经常保持营养、运动和配种之间的平衡,三者是相互联糸而又相互制约的,如三者之间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2.1 营养需求

公猪的主要营养指标:每kg日粮消化能不低于3000大卡,蛋白质占14%、赖氨酸0.5%、钙0.95%和磷0.80%。180~250kg的成年公猪每日消化能为6600大卡,蛋白质为280g。营养水平不宜过高或过低。如日粮中缺乏蛋白质,对品质有不良影响;如长期饲喂蛋白质过多的日粮,同样会使活力下降,浓度减少,畸形增多。我国大部分地区喂公猪的饲料,一般不缺磷(甚至的些地区有严重的有机磷污染),要注意钙和食盐的补充。公猪日粮中钙、磷的比例为1.5:1最好,即日喂钙15g、磷10g、食盐10g。

维生素A、D对品质亦有影响,如缺乏时,公猪的性反射减低,品质降低。如长期严重缺乏,会使发生肿胀或干桔萎缩,丧失繁殖能力。维生素D缺乏时,会影响机体对钙磷的利用,间接影响品质。种公猪在配种前或配种期间的日粮中,应在每公斤日粮供给国际单位维生素A,275国际单位维生素D,11毫克维生素E。另外硒的作用与维生素也有密切关糸,对机体内酶的作用影响较大,可防止许多疾病,缺乏硒会引起贫血、水肿病,品质下降,退化。烟酸、泛酸也是公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因此,利用添加剂平衡日粮,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2 饲喂技术

公猪一般分为单圈喂养和小群喂养。单圈喂养,公猪安宁,减少了外界的干扰,食欲正常,杜绝了爬跨和自淫的恶习,减少的浪费。小群喂养要从断奶开始,成年公猪一般不合群,合群喂养的主要优点在于便于管理,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但合群喂养,一般易引起相互间的咬斗,为了避免斗架现象。留作种用的小公猪生后应将其犬牙打掉,断奶后就合群喂养,合群运动;初配时,采用单圈喂养,合群运动,可以避免或减少公猪的相互咬架现象。公猪配种后或采精后不应立刻归群,待1~2小时,使其气味小时或情绪稳定后再回群。

饲喂公猪应定时定量,不应喂得过饱,日粮容积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垂腹,影响种用体型。条件适宜最好采用生饲干喂,但每天需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日粮配比为:玉米58%、糠麸18%,豆粕12%,种公猪专用预混料12%。喂料定时定量定温定质,一般日喂2次,非配种期每天饲喂量2.5千克,配种期饲喂量3千克,配种期应补饲适量的胡萝卜或优质青绿饲料,配种或采精后应加喂1~2个鸡蛋,或在常规日粮中加6%的炒熟粉碎黄豆粉。

应对种公猪采取限制饲喂,定时定量,每顿不能吃的过饱,要求日粮容积不能太大。否则,易上膘造成腹围增大,同时还易养成挑食的习惯,造成饲料浪费;更重要的是更容易引起体质虚弱,可能产生肢蹄病,使之生殖机能衰退,严重时会完全丧失生殖能力。若喂量过少,特别是冬季气温低,公猪采食的营养大部分转化成热能用于自身御寒,从而造成品质下降。

3 种公猪的管理

卫生消毒:为了给种公猪创造适宜的环境,应保持圈舍和猪体清洁卫生、干燥、温暖、无贼风。食槽、用具定期清洗消毒,做到一餐一扫、半月一冲洗、一月一消毒,同时加强粪便管理,防止内外寄生虫侵袭。

刷拭和修蹄:每日可用刷子刷拭猪体1~2次,在刷试时特别是后备公猪要适度地按摩,夏天给公猪经常洗澡,以减少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滋生及传染,同时能提高其性机能,要经常注意修整公猪的蹄子,以免在时刺伤母猪。

合理运动:坚持自由运动和驱赶运动相结合,以驱赶为主,每天上下午各运动1次,每次0.5~1小时。夏天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运动,冬天在下午两点左右运动,如遇酷热严寒恶劣天气应终止运动。

定期检查品质:检查的数量、密度、活力、颜色和气味等,保证配种期的高受胎率。品质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停用,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人工授精情况下,每次输精前都要检查的活力和密度,活力低于0.6的不能用于输精。

合理利用:过度利用会显著降低品质,影响受胎率和产仔数,造成种公猪早衰。每周采精2~3次适宜。如长期不用,则会造成低下、死精和畸型增多,使受胎率降低。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妥善地安排公猪的饲喂、饮水、放牧、运动、刷拭、日光浴、淋浴、休息等生活日程,使公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健康,提高配种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济民.种猪的选育与新技术应用.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06.

[2] 殷宗俊.现代瘦肉型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中国畜禽种业,2006,07.

[3] 李龙成.提高种猪群体生产力的综合措施.中国牧业通讯,2007,11.

[4] 王爱国.动物育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世界农业,

2000,01.

上一篇:关于开展森林抚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生物化学》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