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年化学教师内驱力的激发

时间:2022-09-30 05:19:47

谈青年化学教师内驱力的激发

摘 要: 本文旨在针对教师工作压力大、积极性普遍下降的现状,分析激发教育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

关键词: 青年化学教师 职业倦怠 内驱力 专业发展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重,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不断增强,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书育人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1.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内驱力

1918年伍德沃思提出“内驱力”的概念,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是指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是激起行为机制的原动力。

在化学动力学中,化学反应的内驱力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即内因。外界条件不能决定反应速率,一个反应本身无法进行,无论如何改变外界条件,都不能得到应得的产物,只有在反应可以进行的情况下,才能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即外因促进反应的进行。

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决于内驱力。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由内向外开启的门,无论别人如何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都无法打开,这扇门,只有自己才能开启。”

所以,要真正促使青年教师自我发展,必须调动其根本动力因素――内驱力,内驱力是教师提升的真动力,是真正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并为未来教育发展服务的根本。

2.如何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2.1树立目标

教学生活的特性是重复而又繁忙,在这样的生活中很容易滋生出惰性,使教师形成职业倦怠。一方面职业倦怠使教学失去应有的新意和情趣,另一方面消磨教师的生命感受和生命活力。

因此,要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教师就必须为自己的人生不断设立一个目标,一个成功的教师必定是有目标的教师,必定会用自己的目标引领自身不断成长。

在化学史上,从空气中获取含氮化合物的研究经历了上百年,德国化学家哈伯第一次投入生产时,合成氨的转化率才6%,无数科学家耗尽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沿着既定的目标,自己的工作无论多么细小,对人类的发展必将作出巨大的贡献。

所以,对于个体教师而言,在教学生涯,应树立人生目标,做好人生规划,从入门、胜任、成教学骨干、成学科带头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朝着目标发展,自我期望、自我暗示,最终升华为自我进取,教师的发展内驱力就会不断增强。

2.2学习培训

在化学平衡中,如果转化率过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同理,也要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必须对教师进行充电,即学习培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因为精神的贫瘠比物质的贫瘠更可怕,每位教师不但有物质的需要,更要有精神的追求。

第一类学习是读书,一位优秀的教师,既需要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需要具备深刻的教育理论观点。“腹有诗书气自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老师必须是读书的爱好者。”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好比在自己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第二类学习是日常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IBM公司在员工培训时提出:“一个人的学习80%是在工作中完成的。”教师课前认真备好课,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听课,参与课题研究,当我们浸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时,就会真正提高。

2.3任务驱动

可是,应该怎样逐步实现目标呢?很多时候,往往是教师自身的惰性,造成事先规划的目标不能实现,现在很多学校都实行教师三年规划,老师们往往是交上来,但不能及时完成者却居多。虽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坚持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但真正经由此路走向成功者并不多见。因为人的意志很容易松弛,一旦松弛就很难再做到专心苦练。

这就需要使用“任务驱动”给自身加压,在实现目标的不同阶段,给自己设置一个任务,将三年规划落实到实处,每年要求自己读多少本书?听多少课?参加多少次继续教育?开多少节公开课?撰写几篇论文?参与几项教研课题?等等,列出每月、每周的任务,一项一项进行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目标。

人类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材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从最初的石头(天然材料),到陶瓷(无机非金属材料),再发展到金属和有机合成材料,一直到现在的复合材料,一项一项任务的完成,成就了人类探索世界的梦想。

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认为,使人们感到满意的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当我们完成了每一项任务时,就实现工作任务以内的满足――“直接满足”,既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培养自信心和能力,又增强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2.4积极反思

在化学反应中,同样一个可逆反应,反应物和其他条件均相同,但是第一种情况使用催化剂,第二种情况没有,则产率相差巨大。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无法改变个人原有素质的情况下,积极反思则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很多老师认为,只要自己投入教学实践,就会有收获,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可是实践并不一定产生智慧,只是一味地实践,不去思考,最终会变成“磨道效应”的驴,看起来路走了很多,却是一直在围着原地打转,只是变熟练一些,自身的素质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

所以如果缺少积极的反思,实践仅仅是一种行动。叶澜教授对教学反思与名师成长的那段著名的话,其实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闪光的地方和遗憾的不足,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扬长避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只有在积极反思的引导下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在从事教学行为时,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好的态度和方法是不在外面找原因,而是反躬自省,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足。哪怕是参与过程中产生的负面经验,对教师进行反思性实践,也有很大的帮助。

3.结语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艺术,经过8至12年的教学生涯后,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对教育的热情逐渐衰退。很多老师寻求外力的帮助,如学校的物质激励、制度激励等。外力固然重要,内驱力才是根本,当别的老师寄希望于社会、学校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时,你扎扎实实地学习、充实自己,激发自己的教育内驱力,拥有积极的思维、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积极的措施,成功的道路也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李英.管理者如何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5(1-2).

[2]熊伟荣.回归主体性实践: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J].教师发展论坛,2014(11).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常规课题立项课题“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化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编号:FJJK14-47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与犯罪预防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中专学生在数控铣床操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