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时间:2022-09-30 05:17:12

高校辅导员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摘 要: 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上,辅导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可以通过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大学生就业全程指导模式、加强核心竞争力观念的贯彻、加强创业教育的引导、拓展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等路径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就业能力 作用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要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重点在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探索高校辅导员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及特点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源于就业,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特点如下:

一是复合性。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绝不仅是指一种就业的技能,而且是一个符合性的概念。包括人面对自我、有存在勇气的IQ(智力商数)、活在社会中的EQ(情绪商数)、后天学习得来的客观知识KQ(学识商数),是一种综合素质和在职场中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二是外显性。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是可以明确表现出来的。而不是眼高手低,妄自尊大却缺乏踏实做事的态度和能力。其具体表现,有基本的专业素养、思考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基本素质不是内含的,而是以恰当的方式彰显出来的。

三是长期性。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时间维度上说,不仅是求职的阶段,更包含其在职场中的表现和发展潜质。就业能力应该涵盖大学生从毕业求职到从事实际工作,贯穿整个职场生涯。

二、高校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教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个领域,重任在肩且大有可为。

(一)新时期的学生工作实际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

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课题中,高校辅导员是引导者、执行者,又是服务者。当前,学生工作的情况日趋复杂,因而对辅导员的要求随之提高。新形势下,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除了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以下素质。

1.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由衷的热爱。

爱是教育的事业,没有爱心,没有真诚的情感付出,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

2.学习能力。

辅导员自身要保持学习的状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唯有如此,才可以达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对现实情况的认识能力。

辅导员要有战略思维和眼光,既要认清社会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更要认识到在校生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并采取适当措施尽量缩短这一“鸿沟”。

4.对学生的影响力。

辅导员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学生有一定影响力,对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具体措施

1.实施大学生就业全程指导模式。

当前我国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局限在就业这一个环节,而对非毕业生、对就业之外的环节包括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问题,则缺乏指导与帮助。大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就业指导只是针对毕业生的“季节性快餐”,而且内容上偏重于简历制作技巧、面试技巧培训,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学生在求职中的竞争是综合素质的竞争,绝非传授一些技巧便可应对的。应该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化于对学生综合素质、意志品质的塑造,时间上,应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始终,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真正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塑造大学生的整体气质和素质,而要做到这点,需要学校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时间跨度上应该从入学直至毕业进行全方位的培养。目标体系为:学会为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内容上也是针对大学生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各个年级的工作重点为:一年级引导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专业;二年级主要是学业指导,培养就业素质;三年级则重点为择业指导;四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可以侧重就业指导。[2]不仅如此,更要将学生性格的完善、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重点。

2.注重对学生性格的引导和塑造,以及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

分析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不能改变,但是,性格可以修正。”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伦斯·妮蒂雅曾写了一本风行全球的畅销书《性格解析》,提出了“四种性格理论”。该理论是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将人分为四种:可爱乐观型、权威急躁型、完美忧郁型、平和冷静型。高校辅导员应该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发挥他们各自的优点,同时与学生一起制订“性格计划”,适当完善他们的性格,尽量克服各人的性格弱点,争取“让活泼型统筹起来,让完美型快乐起来,让力量型缓和下来,让和平型振奋起来”。

提升就业能力,除了完善性格外,还要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好习惯是宝贵的职场素质,比如学会计划和总结、良好的执行力、不拖延高效率地工作等,这些都应该在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生活中培养。

3.注重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在其合作发表在1990年的5月到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3]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上一篇:好姑娘就要卖得了萌 下一篇:地方院校贫困生自尊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