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计算教学

时间:2022-09-30 05:00:02

浅谈小学生的计算教学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看法。

一、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心理因素

1.惯性的思维方法。

惯性的思维方法在运算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当学生掌握了某一种知识(方法)往往习惯用类似的旧知识(方法)去思考问题,这样必然会出现思维的惯性,影响运算的速度,使运算过程繁冗不堪。

2.缺乏比较意识。

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有的学生缺乏比较意识,因此老师在讲评习题时,也要注重强调多种解法中简捷解法的重要性。

3.没有坚强的意志。

有一部分学生,只要遇到了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就会头脑发昏,害怕;从而导致乱做甚至不做的现象发生。特别是做四则混合运算题,这种现象尤为严重。相当一部分同学都会乱做,更有甚者是整题不做。

4.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

往往有很多学生在计算时,把数字写错,把符号看错,运算顺序弄错;有的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常常忘了把最终的结果写在横式上,或者是把验算的结果给误写在横式上。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粗心,计算时不够认真、不够专注。

二、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计算能力是逐渐提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可能一出来都是十全十美的。同理,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开始阶段必然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经过程,不应该心浮气躁,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计算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

所谓“实践出真知”,同时“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所学的计算方法、定律等都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些计算知识,并合理灵活地应用,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三、如何应对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要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重点是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相关运算的方法、步骤,应该本着“先慢后快”、“先死后活”的原则。随着运算技能的形成,逐渐简化运算步骤,灵活运用法则、公式。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和习惯。

2.培养健全的心理品质。

首先要做到的是消除恐惧心理,要有信心;通过先分步再综合的训练方式,即先把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看成是若干个小题计算,再把它合在一起按顺序计算,用先易后难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计算题并不可怕,是可以战胜的;在思想上藐视它。其次要有耐心;要一步步按顺序计算,做到不慌不忙,按自己的节奏计算,在心理上重视它。再次要细心,一边做一边观察,看有没有简便方法、能不能应用运算定律等。

3.养成验算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遇到学生问:“这道题要验算吗?”毫无疑问是的。验算包括:检查数字有没有抄错、检查运算符号有没有抄错、运算顺序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等等。

4.自己出题,定期比赛。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总是没进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延续,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出题做。定期举行出题比赛,既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又使其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尝试写计算心得。

指导学生把自己好的、科学的计算方法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让大家都能用,达到共赢的目的。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习惯,还必须要有端正的态度,持之以恒,必能成功!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冷场”的应对 下一篇:经济生活两类计算题的解法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