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研究

时间:2022-09-30 03:50:17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评价研究

摘 要:目前,河南省正在积极构建适应自身发展特点的区域创新系统。2007 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河南省政府颁布了《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基于中国原经济区发展的战略背景,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生态学中生态适宜度评估模型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适宜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郑州、洛阳两个地市外,河南省各地市的创新适宜度普遍偏低。

关键词: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170-03

引言

区域创新系统越来越呈现出生态特征。黄鲁成(2003)首次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技术创新复合组织与技术创新复合环境,通过创新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系统。罗亚非在其2010年发表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绩效评价研究》一书中继承了黄鲁成对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定义。他们都认为技术创新主体与技术相关主体共同构成技术创新复合组织,技术创新主体包括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而那些不直接从事技术创新活动,而是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服务的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构成了创新相关主体;创新物质条件、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构成技术创新复合环境。

本文在对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由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具有生态系统特征的系统。其中创新主体包括相互支持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同样也应该包括区域内的政府及中介机构等相关支撑机构,其中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主体主要是政府。但是作为相关支撑机构的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功能与外部环境的作用更为接近,因而政府与中介机构等在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分析中,笔者更倾向于将其归于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包括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及创新激励约束机制。其中创新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网络、图书馆、数据库、实验室等科研设施和基本条件;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专利、信息等;创新激励机制是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市场与服务等激励约束体系的统称主要由政府与中介机构提供。

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的思路。李自珍(1993)首次将生物种的生态位适宜度定义为表征种的属性的最适生态位点与表征生境属性的现实资源值之间的贴近程度,之后构建了生态适宜度及适宜度进化动量的数学模型。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是指创新主体在一定区域内开展创新活动时,创新主体所需的最适资源位与创新环境所提供的现实资源位之间的贴近程度。创新主体主要指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环境主要指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与创新激励机制。

2.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指标的选择。从本质上讲,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建立在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概念内涵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综合国内外相关区域创新系统评价指标的文献,遵循科学性与现实性原则、系统整体性与开放性原则、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原则,本文采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经济环境及技术环境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3.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的数学模型。对于自然科学领域方面的研究,其研究对象的需求生态位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得来,即其最佳生态位的位置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得出较为准确的位置,这是其他领域生态位适宜度研究所不具备的。而对于社会经济领域的最佳生态位的位置,大多数学者以其评价指标中的一组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确定,本文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当区域现状资源条件完全满足发展的要求时,生态位适宜度为1,当资源条件完全不能满足其对应的资源要求时,生态位适宜度为0。

假设有m个创新生态系统,则Yij(i=1,2,…,m;j=1,2,…,n)表示第i个创新生态系统在生态因子j上的观测数据值。首先要采用的无量纲处理方法为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消除指标量纲的影响,公式如下:

y′ij= (1)

即每一变量除以该变量取值的最大值,标准化后使各变量的最大值为1。其中,ymax表示Yij(i=1,2,…,m;j=1,2,…,n)中的最大值,y′ij表示第i个区域创新系统生态因子j的现实生态,Yaj(i=1,2,…,m)表示第j个生态因子的最佳生态位,即:

Yaj=max(y′ij),(i=1,2,…,m) (2)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数学模型为:

由(7)可求出ε值。

进一步设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现实生态位为Yi=(yi1,yi2,…,ym),最佳生态位为Ya=(ya1,ya2,…,yam),则可以得到进化动量表达式(8),进化动量反映的是评估对象现实生态位对其最佳生态位的趋适作用的强度,也反映了评估对象适宜度的提升空间。

Qi=,i=1,2,…,m (8)

二、河南省17个地级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本文选择河南省17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济源市由于部分数据无法找到所以没有包含在此次研究中。本文的数据一方面来自统计年鉴,包括《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年鉴 (2011)》、《河南省科技统计年鉴 (2011)》、《河南省统计年鉴 (2011)》以及自河南省科技网(www.hnkjt.省略)、河南省统计网(www.ha.stats.省略/hntj/index.htm)。

2.数据分析。通过查阅统计年鉴及网络得到河南省各地市2011年创新主体及创新环境20个指标的原始值,首先利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模型公式(1)对17个地市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和公式(2)到(7)求出ε=0.7467,然后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带入公式(3)和公式(8)可得到河南省17个地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值和进化动量值(见下表)。

研究结论

将各地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与进化动量值的排名进行比较(见上表),明确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的优劣及适宜度提升的空间,对于各地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创新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各个地级市生态适宜度得分来看,根据上表的排名情况将河南省17个地级市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生(下转178页)(上接171页)态适宜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市,这类地市有郑州市和洛阳市,这说明这两个城市行对于其他地市来讲更有利于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动。第二类为生态适宜度大于0.5的城市,这类城市包括新乡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南阳市及焦作市。第三类为生态适宜度小于0.5的城市,这类城市包括了河南省大部分的地区,包括安阳市、开封市、濮阳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商丘市、周口市、漯河市、鹤壁市及信阳市,这些地区的创新适宜度水平较低。

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进化动量值来看,河南省17个地级市里面,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化动量值排名高于其适宜度值排名的城市有许昌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及周口市,说明这四个地级市具有更强的对最佳生态位的趋适强度,可以通过对当前创新资源的整合就能达到更高的适宜度水平。

上一篇: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下一篇:民间美术:不能摒弃的传统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