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理施肥加快绿色食品开发

时间:2022-09-30 01:50:54

浅谈合理施肥加快绿色食品开发

摘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等方法,达到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浪费、保持农业生态环境、改善耕地养分状况、防止土壤污染的目的,为土壤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加快绿色食品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合理施肥:绿色食品;生态农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逐步由温饱型向健康型转变。如果粮食、瓜果、蔬菜中的化肥残留过量,不仅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在人体中长期积累还会引起多种疾病,甚至遗传给后代。劣质的农产品不仅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食品安全,更严重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直接影响出口创汇。因此。从持续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出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势在必行。绿色农业既对水源、农药有一定要求,还对土壤环境和施肥有着严格的规定,最终要求农产品的可食部分没有对人体有害的残留物。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和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是生产绿色食品的前提和基础。

一、施肥现状

化学肥料以其养分含量高、肥效迅速、施用方便省工等优点,逐步在农田施肥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化肥,1966年化肥使用量为2 065吨(实物量),从70年代开始化肥使用量迅速增加。到1986年达到21万吨。20年间使用量增加了102倍:1996年达到56万-38万吨,10年间又增加了2.76倍。2006年全灌区化肥施用量达到了65万吨(其中磷肥12万吨,氮肥37万吨),是1966年的314.7倍。化肥品种也由单质低浓向多元高浓方向发展。化肥平均亩施肥量达到了70千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23.5千克水平。四十年来,虽然化肥的施用量迅速增加。但化肥的利用率却增长缓慢。据牡丹江市土肥站试验情况提供的资料,目前,牡丹江地区氮肥的当季有效利用率为35%。磷肥的有效利用率则仅为22%,大部分都残留在土壤中被同定和吸收,因此,科学合理施肥,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土壤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肥料应用与农产品质量的关系

1.施肥不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据有关研究,不合理的施肥会造成作物营养比例失调。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及产品的营养品质。如施肥不当,会使瓜果的外形、口味不佳。含糖量降低,加工与贮藏性能变劣,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同时,由于偏施氮肥,会造成作物营养失调,引起缺素症状,引发病虫害,导致农药用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2.肥料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肥料应用中会产生有害污染物质,影响农产品的安全性,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主要包括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和病原体等生物性污染三类:

(1)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施入过量无机氮肥。会使作物中积累大硝酸盐,导致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同时,部分硝酸盐随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等流入江、河等地表水域,造成水环境污染。硝酸盐随食物、饮用水进入人体内,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导致缺氧或窒息死亡。(2)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肥料应用带来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化肥产品。如用于磷肥生产的磷矿石中含有镉、铅等重金属。长期施用含有这些杂质的肥料。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二是来源于垃圾、污泥等有机肥的应用。垃圾、污泥等废弃物中所含成分相当复杂。含有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如不加检测作为有机肥使用。就会造成农产品污染。虽然在通常情况下,肥料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不高。但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差。且不易被生物体分解、转化后排出体外。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对人体产生慢性毒害。因此,对肥料中重金属的污染不容忽视。

三、增施有机肥料,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有机肥料具有降低化肥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等重要作用。针对有机肥投入少、污染重、无害化处理率低的问题,要充分开发我市丰富的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提高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施人土壤中的有机肥,对阳离子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使之浓度不至于过高,提高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可以为作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生产出品质优良、绿色环保的农产品,为国内市场需求和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拓宽有机肥源,维持土壤有机质的平衡。

1.加大力度,抓好农村牧区积制有机肥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家肥数量,提高质量。积肥设施建设是防止人畜粪尿流失的重要手段。粗略估算。巴彦淖尔市山前灌区的设施建设拥有率为85%。山后旱作区和牧区拥有率为60%左右。多数地区标准低、配套率低。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积肥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四位一体”能源综合设施建设,将人畜粪尿转化成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和沼肥,尽量减少人畜粪尿散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2.有计划地加速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据统计牡丹江地区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350多万吨。除去燃料、饲料及工业用料,约剩余100万吨可用于还田。100万吨秸秆(以小麦、玉米为主)中含氮0.56万吨,含磷0.12万吨,含钾1.13万吨。如果沤制成腐熟的肥料还田,按每亩用量250千克计,可供300万亩耕地施用。现行推广还田技术有以下几种:(1)秸秆粉碎直接还田;(2)小麦留高茬;(3)垫圈或传统堆沤;(4)应用菌剂或化学催腐剂快速堆腐还田;(5)经沼气池处理后以沼肥还田。

上一篇:论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下一篇:汽车火花塞的使用常识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