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主原因和护理措施

时间:2022-09-30 12:59:25

产后抑郁症的主原因和护理措施

【摘 要】目的:针对不同程度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原因,及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纠正、改善和治疗的目的。 方法:临床观察和护理了25例产后抑郁患者。结果: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合理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极大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对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健康宣教;心理干预

产后抑郁是分娩后常见的一种普遍心理障碍。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障碍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多在产后1周发病,症状与一般的抑郁症相同,初期可见一过性的抑郁状态,头痛、健忘,情绪低落,饮食减少,落泪悲伤,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表现为反映迟钝,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快乐,可丧失社会能力,有自杀企图。典型的产后抑郁是产妇6周内发生的情绪障碍,可持续整个产褥期或更长时间。严重者可发展为产后精神病,影响产妇身体健康、婴儿生长发育、家庭和社会安宁。传统的产褥期护理只注重产妇身体恢复,忽视了产妇心理需要,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国外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75%[1]。我院对25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观察和护理的25例较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20~32岁,孕期37~41周,排除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病、内分泌系统及其他躯体疾病,其中轻度抑郁患者20例,表现为产后情绪低落、忧郁、哭泣、饮食不佳、易怒;中度抑郁患者3例,表现为自卑、内疚或厌恶婴儿;2例为重度产后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方面症

2 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原因

2.1 生理因素 产后母体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发生,从而加重抑郁症状[2]。产时产后的并发症、滞产、难产、手术产等是产后抑郁不可忽视的原因。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

2.2 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50%~70%产妇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是害怕分娩时的剧痛,怕不能顺利分娩还要再进行剖宫产等,以及对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是否理想等的担忧。另外,产妇对母亲的角色不适应,对有关照料婴儿的一切事物知之甚少,对产妇造成压力,导致情绪紊乱,产生抑郁、焦虑。

2.3 社会因素 看到或接触死胎、死产婴儿的孕妇易产生精神伤害,曾经历了不良产史的产妇往往是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比一般产妇为更重,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是引起产后抑郁的诱发因素[3]。

2.4分娩因素:产时、产后并发症及难产、滞产、手术产是产后抑郁症的常见诱因。分娩疼痛与不适使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等释放过多,导致产妇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产程中各种不良因素的作用,加重其心理上的紧张与恐惧,这种精神状态持续发生又未得到有效的疏导和缓解,则易发生产后抑郁症和焦虑症。

2.5 遗传因素:是产后忧郁症的潜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心理障碍发病率高。

3 护理措施

3.1 提供社会支持:物质方面 充足的物质支持是减轻产妇生活负担与压力、防止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4]。为此,我们从产妇的家庭收入角度进行衡量,选取合理的护理方法,想方设法为产妇减轻劳累和心理负担,防止产妇因护理费用过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情感方面 要尊重产妇,在与产妇交谈、接触时态度必须和蔼、热情,注意想方设法使其心情愉快,令其感到他人的亲切和细致关怀。

3.2加强心理护理 分娩时由专职助产士进行心理护理;由固定的助产士参与整个分娩过程,分娩过程实行一对一,且安排产妇的丈夫或家人守候身边,使产妇得到一种人人关怀的心理感受;产后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指导母乳喂养及育婴方法,及时解决产妇的困难,产后早期家庭随访,加大社会支持力度等[5]。创造条件,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

3.3创造健康的产后恢复环境:当产妇从医院回家时,尽量给产妇创造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探视。

3.4创造良好家庭氛围:合理膳食,不饮酒,不吃含咖啡因的食物,享受被亲人照顾的亲情,在生活上体贴关心产妇,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

3.5适度运动,放松心情: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这不仅能转移注意力,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在宝贝或烦心的事情上,更可使体内自动产生快乐元素,使产妇心情从内而外地快乐起来。不要用传统的方式对待产妇,如不能干活、出门、连电视也不能看,这些都会使产妇越发感到生活乏味单调,加剧抑郁情绪。

3.6珍惜睡眠机会:产妇要学会创造各种条件让自己有好的睡眠。有时候即便30 min的睡眠也能给你带来好心情。当宝贝入睡时,产妇不要去洗洗涮涮,要抓紧时间睡觉,哪怕是闭目养神

3.7自我心理调适:有了宝贝后,产妇的价值观会有所改变,对自己、丈夫、宝贝的期望值也会更接近实际,甚至对生活的看法也会变得更加实际,坦然接受这一切有益于帮助产妇摆脱消极情绪。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看杂志、听音乐等,在自己的爱好中忘记烦恼。

4 结论

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产后忧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健康,对婴儿也有影响,所以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重视。首先,应加强对孕妇围产期保健,帮助她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发挥社会支持帮助系统作用,尤其对其丈夫进行教育和指导,改善夫妻、婆媳关系,改善家庭生活环境,全家动员关注孕产妇的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发生确保母婴健康平安。

参考文献:

[1] 王旭梅,陈琦.产后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6):472473.

[2] 李福娟.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3,9(1):61-62.

[3] 黄仙萍.对产后抑郁症相关问题的探讨.护理研究,2004,18(1):109-110.

[4] 陆虹,郑修霞.初产妇社会支持与产后抑郁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31.

[5] 李绍敏,产后抑郁症患者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J],山东精神医学,2004.17(3):179-l80.

上一篇:人文关怀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顽固性鼻出血鼻内镜术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