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导师与研究生差异性成长共同体的构建

时间:2022-09-30 12:45:22

论导师与研究生差异性成长共同体的构建

摘 要: 导师与研究生差异性成长共同体,强调的是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有着各自的发展需求,但也是群体知识与智慧共享与衍生的关系场所,在其中实现共同的转变与成长。这种共同体包括合作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有利于促进每个人实现自我的发展。

关键词: 共同体;成长;差异性;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5-0082-05

一、 差异性成长共同体的基本涵义

美国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指出:那些在教育系统中本身就是以科研为中心的最高层次从事教学的人,应该通过使学生参与科研来训练他们从事科研\[2\]。例如,研究生对导师指定的科研问题或者他们自己提出的科研问题寻找答案时,他们就成为科研工作者,导师和研究生就成为同事,在共同寻求真理的过程中携起手来,构建一种成长共同体。

“共同体”是指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和社会内聚性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体,参与者通常具有共同的成员身份和情感纽带,在共同体内部可以实现自己的需要并通过发挥自己的影响来获得自我实现,也就是说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意识\[3\]。“共同体意识”包括:成员身份、影响力、需要的接纳与实现以及共享的情感纽带。某人把他自身置于他人地位的能力使他具有作为共同体一员的特征;从政治的观点说,是他的公民身份;从任何其他的观点看,是他的作为共同体一员的成员资格\[4\]。“共同体意识”即一种关怀意识,对于彼此都共担责任、相互尊重。共同体意识是将导师与研究生以特殊的方式,更广泛地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成长共同体更加强调导师与研究生共同的转变与成长,其中包括合作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也应有利于促进每个人实现自我的发展。导师认为教育是在社会性的学习共同体中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智力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成熟,是与教学和课堂经验直接相关的学生成长的两个方面。他们可以用来说明作为学习者的成长与其他方面的成长同时发生,所有领域的成长都会有交叉并且互相促进、相互影响。”\[5\]

“后现代主义的共同体的概念不是一个有机的概念,而是以差异为基础的概念,其意思是通过他人的认可来理解自我,因而自我本身是不完善的。”\[6\]在这种差异性的成长共同体中,成功的反思型导师既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对研究生学习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有长远意义的道德后果。作为负责的教育工作者,他们要思索自己的教育决策对学生将来成为科学家和家长将产生何种深远影响;也包括分担忧愁,共同努力,共同面对挫折,分享真知灼见和创新之举,实现差异性和共性的互补。这些导师积极主动地谋求专业发展,因为他们坚信自己能使研究生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个人的无阻碍的生长,依赖于多与他人接触,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间,应该出于自由的合作,而不是强制的服务。当权威的信仰存在时,自由合作就同不平等及屈服并存。但现在所需要的是平等和相互的自由”\[7\]。因此,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要把培养学生看得至少和自己的生存一样重要,构建一个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和共同成长的师生团队。

二、 差异性成长共同体的理念诉求

共同体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而是一种真实的感知。“它们是自主性与多元性赖以发挥作用的环境或场所;特别是,我们每个人通过寻求各种机会来行使自己的自主性,并做出自己的生活抉择,这一切都发生在共同体或社会之中。”\[8\]差异性成长共同体是群体知识与智慧共享与衍生的关系场所,它的理念诉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共同的转变

亨利?伯格森曾断言:“生存,意味着要迎接变化;变化,意味着走向成熟;而走向成熟,则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变自己。”\[9\]104重视个人的转变、个人的成长以及能够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对于一个人维持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转变的历程不只限于智力层面,它同时还涉及精神及心灵层面。师生必须要有这种能力,要尽己所能去思考、去发现生活中的那些可能性,将那些潜在的能力开发出来,以推动彼此的改变,将生命的旅程看作是自我成长、自我更新和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良好机遇。对个人的生活来说,转变和变化可能会极具震撼力和挑战性。而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转变和变化又可以成为灵感、激励、内在动力和燃起未来之希望的一种源泉。

导师和研究生无论是转变还是改变,都意味着要担当起自己的职责,要以某种方式来影响转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转变过程可能会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也可能会是一个被施以人为引导的过程。变化涉及三方面的因素:“其一,对自己不满,或是感到空虚即萌生了新的需要;其二,下决心要去改变,以填补空虚和满足新的需要;其三,清醒而理性地去面对这种成长与改变的过程。”\[9\]105导师与研究生在差异性成长共同体中要面对自己和对方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在互相影响中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将促进彼此的成长。

(二) 尊敬的精神

师生交往的态度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由角色与身份决定。导师与研究生角色与身份的存在,使得他们很难站在一个平等的舞台上展示差异,畅所欲言。因此,当导师与研究生的角色和身份被暂时抛开,导师释放权力,与研究生分享权力,领导共同体就成为整个团队的共同责任。这可能使人面临一些挑战,很不自在,因为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团队的权力关系,打破了以往依赖导师来取得“成功”的模式。但是,“在经受挑战的同时,也在发生改变和成长。在开始时,你可能还不习惯于新思维、新情感、新关系和新行为,他们还是一些断断续续的操作步骤,需要不断地加以重复、不断得到强化,但逐渐地它们会变为成熟的、自动化的、连续而和谐的整体”\[10\]。

因此,当师生面临挑战时,所需要的是尊敬。一个真正善于施教的人,要使青年人生长和发展得完全,一定要十分透彻地理解和运用尊敬的精神。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掌握精神素养(人际关系的素养)中最主要的东西,“要善于识别人身上的光明面和阴暗面。一个人在你看来不管多么不可救药,你也要善于在他身上看到善良点、光荣点。什么叫尊重人?尊重人就是相信人身上有着善良的因素”\[11\]。因此,当导师与研究生面临成长的挑战时,要具有一种尊敬的精神。

上一篇:对大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反思 下一篇:罗克韦尔自动化PLC在华润水泥(南宁)项目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