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动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时间:2022-09-30 10:26:53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动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摘 要: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流动率普遍偏低,这与图书流动环境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流动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优化措施,以期能够对图书馆管理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图书馆 图书流动率 影响因素 优化措施

图书馆建设水平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图书流动率是衡量图书馆藏书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说图书流动率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有重要影响,图书流动率直接影响着高校院校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图书流动率并不是很高,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图书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动率的影响因素

所谓的图书流动率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被读者借阅的图书总量与馆藏图书总量之比,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及图书馆管理现状来看,影响图书流动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图书流动环境因素

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较长的办学时间,但是受到教育经费制约,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忽视了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力度,导致经费不足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普遍问题。首先,馆舍环境比较差,一些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馆舍非常陈旧,甚至一些院校连基本的馆舍都没有,即便有馆舍,馆舍的结构也不符合藏书的基本要求,学生的阅览座位较少。其次,网络环境建设严重不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还有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图书馆局域网,图书馆藏书资源没有与校园网物理连接,或者能够连接但网络环境差,缺乏完善的网络阅览信息服务功能,影响到了师生图书的检测与利用。

2.图书读者群体因素

高职院校读者群体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也就是教师与学生,主要是学生为主,但是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多数是高考的失败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图书借阅活动。首先,一些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于图书馆功能和作用的认识程度有限,很多学生将图书馆作为休闲娱乐场所,而不是学习和知识信息传递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专业图书流通。其次,高职院校当中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图书检索与阅读培训,而图书馆管理系统在使用上还是比较复杂,导致一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这也会影响到图书的流动率。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加上教学任务比较紧张,他们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科研工作,这也会影响到图书流动率。

3.图书馆藏结构因素

图书馆的馆藏结构直接影响到阅读结构,所谓的馆藏结构主要是指各个学科专业文献的藏书比例。目前,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对高职院校的馆藏结构作出明确的规定,也没有制定藏书建设的原则和采访标准,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在图书馆建设当中忽视了对各个要素的分析与研究,导致现有的藏书结构不合理。一些院校在图书馆建设当中,千方百计地增加图书馆藏书量,大量购买特价书,这些特价书主要是以文学、休闲和励志类的图书为主,这类的馆藏书籍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专业书籍则相对偏少,在长期的发展当中忽视了专业图书的补充与更新。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优化措施

针对高职院校影响图书馆图书流动率的因素,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管理当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管理体系。

1.不断优化图书流动环境

图书流动环境因素的改善,需要高职院校在图书馆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在这里高职院校一方面从教育资金中增加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社会资金的进入,弥补教育资金的不足。在具体的环境建设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加大馆舍设施的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有独立的馆舍,馆舍的通风、防水、结构等方面要符合藏书的基本要求,在馆舍结构上适当地增加图书阅览座位,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要着力改善图书阅览环境,阅览室的应该温馨、愉悦、安静,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第二,要大力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购买中国知网电子期刊建立本地镜像,开通超星数字图书馆远程包库等等,根据学校专业划分建立特色的专业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大自建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力度,将图书馆内的馆藏图书资源转化为电子资源,建立图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对接起来,利用先进的信息检索方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图书检索服务,方便师生借阅图书。

2.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阅读和科研兴趣

由于读者的素质对图书馆图书流动率也有重要影响,在图书馆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员应该想方设法地提高师生的阅读和科研兴趣。首先,组织优秀管理人员,组建图书馆基础教学小组,通过学校开设的图书检索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图书馆使用教育服务,课程采取基础课程的形式,新生入学以后利用五节左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培训,让新生能够熟悉图书借阅的相关程序,熟练地使用各种图书检索功能。其次,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从图书馆中走出来,走进学生当中去,利用高职院校的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读书活动,如开展走进美国英语读书月活动,让参与的学生阅读与美国相关的教材,根据阅读的心得和体会写一篇小文章,通过评比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最后,要鼓励教师利用图书馆的优质资源及其他教育科研设施,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在这里学校可以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设立一些校级课题,积极争取省市课题研究经费,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图书馆在课题研究上要基于教师更多的个性化服务,如帮助教师查找专业资料,负责资料的整理,等等,这样能够显著地提高图书流动率。

3.要不断优化图书馆藏结构

馆藏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阅读结构,合理的馆藏结构能够改进阅读结构,对于提高图书流动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制订详细的图书购置计划,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发展购买书籍资料,在购置的过程中应该以最近的专业理论研究成果,或者最新的专业出版物为主,适当地考虑一些专业经典著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要求。其次,在购置图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贪图便宜,不能光买特价书,只要藏书数量不要藏书质量,在执行图书购置计划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不同的供应商来降低图书价格,要购买正版图书,不要购买盗版图书,以维护出版市场的正常秩序,减少一些励志、休闲类图书的数量,增加专业课程资料在藏书中的比重。最后,要对专业书籍资料进行科学的划分,根据学校的专业结构,利用现有的馆舍,将最常用的书籍放到最方便的位置,这样师生在查找资料的时候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最需要的资料。同时在图书馆内,要通过各种标志、藏书地图等形式,为师生提供便利的图书借阅指导服务。必要的时候,可以打印成册,分发给师生。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动率影响因素有很多,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图书流动环境、读者阅读素质和图书馆藏结构,要想提高图书流动率,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通过优化图书流动环境、提高师生阅读及科研兴趣、优化馆藏结构等措施,提高图书流动率,进而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使图书馆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桂芝,刘娜.提高图书流通率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

[2]程晋萍,侯翠荣.如何提高中小型院校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上一篇:浅论民办外语院校学习型寝室建设 下一篇:同课异构,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