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表现、成因和治理对策

时间:2022-09-30 08:35:17

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表现、成因和治理对策

【摘要】近年来的一系列经验证据表明,应计项目操控已经不再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首选方式,多数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较为隐蔽的真实活动操控来实现盈余管理目标。本文结合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特点和表现,分析了其产生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防范和治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表现;成因;治理对策

盈余管理是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当前会计学和经济学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基于应计项目操控的披露盈余管理研究一直是盈余管理研究的主流。而近年来国内外的一系列经验证据表明,应计项目操控不再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首选方式,多数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较为隐蔽的真实活动操控来实现盈余管理目标。加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研究,理论上有利于丰富和完善盈余管理的研究内容,同时实践中有利于对其更好的防范和治理。

一、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

关于盈余管理的含义,理论界存在诸多不同的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个是美国会计学家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从中不难看出,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盈余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管理当局期望的水平,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从实现的手段来看,又可以分为披露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类型。披露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容许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手段对盈余信息进行调节,从而获得私人利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根据Roychowdhury的观点,是指管理层为了至少使一些股东相信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结果已经实现正常经营业绩的目标,采取的偏离正常经营方式的一种盈余管理方法。

(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1.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特点

(1)采取的手段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披露盈余管理主要通过利用会计处理方式,比如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政策变更、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滥用公允价值等手段来实现其预期的盈余信息。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通过真实活动操控,即非最优化地调整公司内在的经济活动而管理盈余。披露盈余管理采用的方式一般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相关的信息,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一般不会遇到相关问题;同时,其与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时很难区分,因此其隐蔽性较强。

(2)实施的经济后果危害性更大

披露盈余管理采用会计手段,一般不会改变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不会对现金流量产生直接影响。从长期来看,它只是改变了公司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并不改变公司的实际盈余总额。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通过操控真实经济活动来实现的,可能会扭曲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行为,改变公司的现金流量。从长期来看,公司可能会实施偏离最佳计划的方案,即以牺牲未来经济利益为代价来增加本期的账面盈余。

2.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表现形式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可以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发生在公司运营中的任何环节。

(1)销售操控

为了增加利润,公司可以通过采取异常的销售折扣、放宽信用政策、增加分销渠道等暂时性促销活动来增加本期的销量,使得以后会计期间的销售额转移到本期,从而增加当期账面盈余;但与此同时,这些政策会增加实际的相关成本,其结果是导致单位销售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边际收益下降。

(2)生产操控

公司出于盈余管理的目的,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过量生产,产量增加可以降低单位固定成本,从而减少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继而减少本期销售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报告年度的利润。但是,盲目的生产操控会带来以后年度存货的大量积压,同时增加以后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

(3)费用操控

期间费用中很多是由公司管理层可以决定的酌量性费用,比如研发费用、宣传费用和职工培训费用等。这些费用的发生,通常风险较大且与未来的收益之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司为了增加当期盈余并减少当期的现金流出,便会通过人为降低这些酌量性费用,从而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但是,这些费用的裁减将会降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公司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员工技能的提高,从而导致公司未来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是一种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短视行为。

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成因

相对于传统的盈余管理方式,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深入分析其产生形成的原因,有助于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

(一)披露盈余管理的空间不断缩小,风险不断加大

近年来,披露盈余管理的丰硕研究成果推动了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弹性空间日益收紧,管理当局利用会计处理方式来管理盈余的空间越来越小,传统方式操控程度有限;同时,从长期来看,公司的账面盈余应等于其实际盈余,公司当期操控盈余的能力会受到以前年度账面盈余的限制从而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因此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转而通过真实活动操控达到调整盈余的目的。

另外,随着各利益相关者对披露盈余管理的关注和防范,公司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手段调节盈余信息的成本明显增加、风险不断加大,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因为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迷惑性和隐蔽性,一般很难引起审计师和监管者的注意,因此使得管理层越来越偏向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二)许多契约的制订和履行仍然以盈余指标为核心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接,会计盈余信息又是契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企业契约中起着贡献计量、利益确定、履约信息提供等作用。在我国,报酬契约、债务契约、税收契约以及监管契约等都与会计盈余信息休戚相关,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因此,为了满足契约实现的盈余条件,管理当局必然有动机采取各种盈余管理手段实现其期望的盈余信息从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随着披露盈余管理空间的不断缩小,风险不断加大之后,企业就会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方式。

上一篇:期货程序化在我国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下一篇: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五创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