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时间:2022-09-06 03:56:10

【摘要】一 、 研究假设 根据有效证券市场理论 ,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 ,借助盈余管理手段来增加报告盈余是徒劳的。但是现实当中 ,投资者最多只能部分看穿上市公司的盈余操控行为 ,这样上市...

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摘 要] 以前国内盈余管理的研究都足基于年度财务数据 ,本文则以股权再融资为背景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季度盈余管理现象。研究结果证实了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季度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时间分布特征。期望本文的研究为证监会加强中期对务信息的监管提供一些参考。

[ 关键词 ] 股权再融资 季度盈余管理 操控性应计利润

国外学者研究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时 ,大多使用季度财务数据。国内尽管已经有完整的上市公司季度财务数据 ,但是没有国内学者采用季度数据研究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研究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时 ,采用季度数据相对于年报数据有许多优势。本文试图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季度的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时间分布特征 ,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的监管提供一些参考。

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很早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研究兴趣。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前后会进行盈余管理 ,一些学者认为上市公司权再融资前后高估盈余是出于机会主义目的 ,而一些则认为上市公司高估盈余是适应市场预期理性反应 ,目的不在于误导投资者。采用季度财务数据研究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比年度数据更合适。 研究认为 ,年报中存在的盈余管理的动因比较复杂 ,或者说年末盈余信息充满着噪音 ,由于难以将各种盈余管理动因 或者噪音分开 ,作者认为在研究特定事件盈余管理时 ,年末盈余管理测试比起前三季度说服力更低。研究指出第四季度充斥着各种盈余管理动因 ,表现出更高的应计变动性 ,因此作者提醒研究者在利用年度数据研究特定事件的盈余管理时 ,要考虑年度应计利润中内在的高变动性问题 ,否则统计显著性可能被高估了。

从以上文献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关于股权再融资背景的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非常少 ,且说服力不够 ,不能显示盈余管理的时间分布特征。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进行一些补充研究。

一 、 研究假设

根据有效证券市场理论 ,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 ,借助盈余管理手段来增加报告盈余是徒劳的。但是现实当中 ,投资者最多只能部分看穿上市公司的盈余操控行为 ,这样上市公司就会调高报告盈余以适应市场预期以及获取更多私人利益。一些学者的研究证实了美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宣告前后约四个季度存在显著盈余管理。我们预期在中国当前制度背景下 ,上市公司在增配股过程中会存在强烈的操纵季度盈余的机会主义动机。原因是 中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超强控制状态 ,这种股权结构导致上市公司偏好采用配股和增发方式筹集资金 ,并在筹资过程中掠夺中小股东的利益 ,会计数字会成为它们达到目的的手段之一。

中国证监会曾要求下半年拟办理增配股的公司必须进行半年报审计 ,但是中国证监会后来又放宽了要求 ,除非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否则半年报可以不审计 ,于是大量下半年有增配股行为的上市公司没有审计半年报。季报和半年报无强制审计要求 ,这就使得管理层盈余操纵行为受到更小的制约 ,上市公司可能会在中期财务数据上大做文章。 和就指出当中期盈余报告未接受审计时管理层有更大的机会操纵中期盈余。 季报和半年报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较多的会计估计 ,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减少了盈余管理的操作成本。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前的若干个季度存在正向盈余管理现象的研究证据表明上市公司在发行完成后会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继续进行正向盈余管理。一方面是由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担心股票发行完成后股价回落可能会引发诉讼 另一方面是由于股票承销商为防止公司的内部人短期内卖出股票一般都与公司签订有锁定协议 。尽管中国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不及美国健全 ,但是上市公司和参与增配股发行的中介机构还是会注意他们在证券市场上的声誉 ,为了不至于因发行之前提早确认的收益转回而使后续季度盈余快速下降 ,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在发行完成后的一段时间继续进行正向盈余管理。因此 ,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 中国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再融资后 ,不会立即停止正向盈余管理行为 ,而是延续至增配股完成之后的若干个季度。

二、 实证检验

1. 样本数据

我们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实施过增发或配股的上市公司75家作为样本 ,剔除已经退市的2家 ,最后我们得到75个测试样本。同时 ,我们为每一测试样本公司选取了控制样本作为对照 ,共计选取控制样本75个 ,控制样本选择的原则是行业相同或相近 资产规模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近。

2.盈余管理的计量

应计利润分离法是学术研究中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 ,即将总应计利润分离为非操控应计利润和操控性应计利润 。总应计利润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是使用线下项目前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差额 另一种是将线下项目也包括在总应计利润中 ,总应计利润等于净利润 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本文应用后一种方法.

三、 研究结论和启示

本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季度的盈余管理现象。研究结果显示 ,股权再融资宣告之前至少4个季度操控性应计高于控制样本 ,融资完成之后的第1和第4季度也显著高于控制样本。这种情况说明在我国当前的转型市场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利用中期盈余操控的便利性 ,高估季度盈余 ,误导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判断以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由此我们认为 ,证监会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中期财务报告质量的监控 ,有必要保留股权再融资状况下中报强制审计制度。

研究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问题时 ,采用季度财务数据要优于采用年报数据 ,但是季度盈余管理的准确计量非常重要。本文是首次利用季度财务数据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 ,季度盈余管理的计量还显得比较粗糙 ,这是今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宇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行为的实证分析[J], 海南金融,2008(8),41-46

[2]张祥建 ,郭岚 股权再融资、 盈余管理与大股东的寻租行为[J] ,当代经济科学 ,2007(7)

上一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的服务补救策略研究 下一篇:谈出版社图书盈亏平衡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