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和测试的改革

时间:2022-09-30 06:18:21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和测试的改革

一、素质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使人的身心、潜能得到最优化的组合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它强调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以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最终使他们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把外语作为一种得力的工具。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对个体劳动者、教育者的需要。目前,社会和用人单位所急需的是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这就要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劳动技能,更要求他们的知识结构具有全面性、深度性和时代性。因此,强调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时展的要求,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和测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教学和测试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教学与测试必须与教育目标相呼应,而且在各个层次之间需要有所衔接。教学和测试内容的决定,离不开对具体教育目标的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纲中还指出“英语不仅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都表明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用英语来思维,来表达思想并进行交流,即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也表明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国的许多高校已实施了相应的改革,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将素质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由于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中介作用日益突出,新形势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而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

1.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端正学习英语的动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无兴趣的学生,其学习是被迫的、消极的学习。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尽管教师千方百计地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却事与愿违,收效甚微,因为学生无心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就会造成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存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才能从“要我学”的心态向“我要学”的心态的转变,从而由“消极被动型学习”向“知识渴求型学习”转变,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优化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时期积累的过程。语言学习有几个重要因素:语言学习的连续性;大量输入;真实的环境。学生基本具备前两个条件,但进行交流时,中国学生表现出词不达意,并且有文化隔阂。真实的语言环境不仅有助于英语学习,而且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多种方式为学生再现真实的语言环境;第一,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达到模拟英语国家语境的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英语思维。第二,课堂上适当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逐渐融合到外国文化氛围中。第三,可适当让学生根据听到和看到的内容进行模拟表演,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地受到熏陶,进而形成英语思维。

3.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才能扩大词汇量,拓展知识面,积累知识,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可利用电脑建立自主学习的网络系统,使学生能在此系统中对所学教材进行预习复习,完成作业,参加测试等。在这个系统中,教师还可运用链接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开展灵活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可在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例如:开设讲座,其内容可涉及英语学习技巧、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英美文学讲座等,注意兼顾技巧性、趣味性、文学性;还可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其感受英语的氛围并对英语学习更加感兴趣。

四、测试形式应能全面检测英语运用能力

为适应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变化,测试形式也应该灵活多样,增加测试效度。教师可根据对课程和学生的了解采用各种不同的测试方式,来判定学生的成绩,以对学生做出全面公正的评价。根据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和英语测试语言运用模式,整个英语测试改革的战略方向应定为:从重点测试语言形式转向重点测试语言运用能力。

在设计题目时,要努力探索在社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处理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关系的实施形式。我们知道,人们总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情境中有目的地实施语言行为的,因而人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含各种技能)也就“综合地”表现在社会语言行为之中。然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人们却常常抽去这种社会语言的背景,使语言知识游离在语言的社会性运用之外。这样孤立地教语言不但占去大量教学时间,而且使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对立起来。现代语言教学的任务就是使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含各种技能)重新统一到社会语言行为之中。现代语言测试也就应当在社会语言行为的条件下检测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含各种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主、客观题兼用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客观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提高学生的辨别力、以及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但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激活课堂教学,题海之战还会使学生沦为题型的奴隶;主观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书面创作能力,但主观题的评分容易掺入评分者的主观因素。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或新知识时可同时辅以一些主观性的题型来了解学生对课文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让学生一起参与课文的讨论。对一些难点和知识点讲解后,教师可用客观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有效灵活地运用主客观题型,就能为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和测试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需要。教学和测试模式、方法随着改革会越来越科学。当前,我国外语教学和外语测试正处于改革的阶段,这两方面都有许多值得讨论和改进的地方。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努力学习外语教学与测试理论,深入研究教学和测试的形式与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对于改进外语教学和外语测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语学院)

上一篇:电装实习教学环节探索 下一篇:以教育生态视角析库区移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