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巴庄矿区寮背头区段铅锌矿地质特征

时间:2022-09-30 03:03:50

广东巴庄矿区寮背头区段铅锌矿地质特征

[摘要]广东省梅县巴庄矿区寮背头区段于2009年初-2010年4月完成详查工作。铅锌矿脉产于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下部,赋存岩石为凝灰质砂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矿体由数个连续或间断的扁豆状构成,呈似层状、脉状。目前已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矿脉两条V1、V2。V1矿脉走向北东,已控制长度300米,平均厚度0.95米,平均品位Pb+Zn 2.87%;V2矿脉走向北北西,已控制长度420米,平均厚度1.05米,平均品位Pb+Zn 5.35%,伴生Ag、Cu等有用组分,属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矿床,对今后粤东地区该类型找矿有一定示范指导意义。

[关键字]铅锌矿脉 粤东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88-1

1概况

为了寻找国家急需的铅锌矿产资源,提供可进一步勘查和开发利用的铅锌矿产资源基地,931队在研究粤东火山岩地区控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于 2005年-2010年在梅县巴庄矿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几年的工作,发现寮背头区段V1、V2两条工业矿脉,并对其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获得资源储量(332+333):矿石量339362t,金属量:Pb:10854.1t、Zn:4466.6t 、Cu:297.5t、Ag:35.7t;平均质量分数:Pb:3.20%、Zn:1.32%、Ag:105.2×10-6。矿区为小型规模,对粤东地区同类型找矿有一定指导意义。

2矿区地质

矿区区段内地层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下部下层,主要岩性为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为区内赋矿层位。地层总体走向NNW,倾向70~95°,倾角60~82°。

区段内岩浆岩仅出露安山玢岩,于区段北东、北西和中部,呈小岩株或岩墙产出,侵入高基坪群中。

区段内构造主要为断裂,为区域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可分为北北西向、北东向两组。次一级断裂构造为本区主要导矿构造。

3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分布形态、产状及规模

寮背头区段已发现5条矿体,其中V1、V2为工业矿体。

V1:产于凝灰质砂砾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受岩性控制,矿体由数个连续或间断的扁豆状构成,呈似层状、脉状。矿体产状受地层产状及断层的影响,矿体走向NE,倾向130~150°,倾角45~60°。矿体形态变化较大,沿走向、倾向具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现象,局部可形成较稳定的矿体,当扁豆状出现连续性好时,则矿体质量分数较高。工程控制长度285m,控制深度102m,平均厚度为0.95m,平均质量分数: Pb1.66%、Zn1.21%、Ag60.6%。Pb、Zn质量分数达到工业要求,为一多矿种工业综合矿体,具较好的经济价值。

V2:分布于寮背头区段,为本区段最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产于凝灰质砂砾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受岩性控制,矿体由数个连续或间断的扁豆状构成,呈似层状、脉状。矿体产状受地层产状及断层的影响,矿体走向NNW,倾向250~255°,倾角75~88°。矿体形态变化较大,沿走向、倾向具尖灭再现、分支复合现象,局部可形成较稳定的矿体,当扁豆状出现连续性好时,则矿体质量分数较高。工程控制长度420m,控制深度175m,平均厚度为1.04m,平均质量分数:Pb3.98%、Zn1.37%、Ag127.7%。PbZnAg质量分数达到工业要求,为一多矿种工业综合矿体,具较好的经济价值。

3.2矿石质量

3.2.1 矿石物质组分

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斑铜矿等,微量的毒砂;主要的脉石矿物有石英、角闪石、透辉石、绢云母、绿泥石、高岭石、玉髓以及磷灰石等。主要矿物组成及含量见表1。

3.2.2 主要矿物特征

闪锌矿:嵌布粒度相对较粗,主要在0.03-0.1mm之间,部分粗粒者可达0.5甚至2mm以上。闪锌矿中常见有呈固溶体分离结构的黄铜矿存在,呈细粒状、串珠状、乳浊状形态,偶见包裹细粒方铅矿。

方铅矿:主要与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接触嵌生。主要呈它形晶粒状结构,部分呈半自形晶粒结构。嵌布粒度相对较粗,但不均匀,粗粒者超过闪锌矿,总体上比闪锌矿嵌布粒度略细。主要粒度于0.03-0.1mm之间。方铅矿中偶见包含细粒闪锌矿,同时也可见被包裹于闪锌矿和黄铁矿中。可见有浸蚀交代黄铁矿现象。

3.2.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构造:主要呈浸染状构造和斑状构造,表现在硫化物等呈浸染状、斑点状、斑杂状分布于矿石中;偶见呈块状构造,硫化物呈致密的集合体,脉石含量较少。

矿石结构:主要表现在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呈它形晶粒状结构,少部分呈半自形晶状结构;局部见呈浸蚀结构;可见黄铜矿在闪锌矿中呈乳浊状结构。

3.3 围岩蚀变

围岩与矿体界线清楚。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强度与矿脉脉幅、矿化强弱有关。

4矿床成因

矿区位于莲花山山脉北段、梅县山字型构造蕉岭脊柱石扇火山岩盆地中,次一级的NE、NW向断裂构造发育,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是形成岩浆-热液矿床的有利部位。

矿体呈脉状分布于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中,受NNW、NE向裂隙构造带控制,成矿热液沿岩石的裂隙、裂隙构造带以充填、交代的方式成矿,矿石构造为致密块状、细脉状、浸染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自形~半自形柱状结构、片状、板状结构等。近矿围岩热液蚀变强,主要蚀变类型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等,具明显的热液蚀变特征。

根据矿床的成矿环境和矿体矿化特征,初步认为本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交代硫化物型矿床。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 - 区域地质,第九号。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2] 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广东省岩石地层[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3] 卜安、黄斌等。广东省梅县巴庄矿区寮背头区段铅锌矿详查报告。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一队,2010

上一篇:石家庄市浅层地温能评价与应用条件浅析 下一篇:磷氯铅矿与砷铅矿矿物特征鉴定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