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背诵

时间:2022-09-30 02:33:59

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背诵

凡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有其闪光点。一个佳句,一段美文,一首好诗,常常要求学生能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小学生能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在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背诵呢?

首先,师可导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背诵。在小学语文教材《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中,可这样进行。

师: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生: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师: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

生: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其次,师可范背。小学生天比拼。所以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教师自己先示范背一次,然后问学生:“谁愿意和老师比比赛,看谁背得好。”结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背诵热情,学生不仅背得快,还背得好。

第三,理解性背。机械识记效果差,死记硬背影响思维发展。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心中有个提纲,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中第二自然段,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先理解内容。知道该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为总起句,总说卢沟桥的狮子有意思,即为该段的主要内容。为什么有意思呢?第二、四两句话作了说明,一个原因是“它们有大有小”,另一个原因是“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针对“它们有大有小”这句话,第三句话又作了说明:“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对于“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这句话,在第四句中用了六个“有的”来说明。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心中有了提纲,背诵自然就容易了。

第四,分角色表演背诵。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让学生愿背想背。分角色背诵是个好办法,它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比如,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25课《矛与盾》,由于学生接触文言较少,背起来比较难,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表演来背诵课堂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就像是到了文中那个集市一样,只见卖矛和盾的那个“商贩”一脸炫耀的表情地说:“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滑稽的动作立刻引起周围的同学一片哄笑,而且也跟着模仿,就这样,在一次轻松的表演中,他们愉快的背诵了拗口的文言文,而且大家都争着要表演,吵着说,卖矛的人应该这样演。

第五,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适时地指导学生巩固背诵,会加深他们的印象,达到永生不望的效果。在《燕子》一文中:才下过几阵蒙蒙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让学生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学生发言积极,我仿佛看到了――此时,老师马上抓住机会引导:大家想想,我们学过的哪首古诗也是描写柳树、赞美春天的?学生自然就想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样,学生对这首诗的印象更深刻了,理解也更透彻了,在写文章时即可信手拈来。

当然,诸如此类的方法很多。只要在实践中善于总结,不断积累,学生在背诵上定会有大的收获和提高的。

上一篇:如何正确看待和转化后进生 下一篇:在自然实验中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