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意义推断六法

时间:2022-09-30 02:04:03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六法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文言实词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相对于其他语言现象,文言实词具有数量庞大、灵活多变的特点。鉴于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现略陈数法,以飨读者。

一、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

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其意义可以通过造字法来推知。象形字、会意字,靠的是意会;至于形声字,其形旁也表意,其意义自然可以推知。例如:

(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

(3)虽身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韩非子・说疑》)

(1)句中的“问”,古写作“”,是个会意字,从门从月,像月光从门缝中透人,由字形可以推知它的意义是“门缝”。(2)句中的“刖”也是个会意字,根据“月”和“刀”相合之形可推知它有“砍”“截”“断”之意。(3)句中的“领”,这个词有脖子、衣领、带领等义项。《说文解字・页部》:“领,项也。从页令声。”这是一个形声字,意符是“页”。“页”的本义是人头,凡是从页的字都与头面的意义有关。由此我们看到,“领”的上面几个义项中,脖子的意义是本义,衣领和带领等意义都是由脖子的意义引申出来的。此句中的“要”“领”刚的都是本义,和手足相对,指“腰”和“颈”。

二、根据对称规则推断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讲究对称。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根据这一规律来推断词义。例如:

(1)忠不必州兮,贤不必以。(《涉江》)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利用上下文的对称结构,可据易知难。(1)(2)句为同义关系,“用”与“择”易于理解,可推断出“以”与“简”也分别作“任用”“选择(或选拔)”讲。(3)(4)句为反义关系,(3)句中的“达”意思是“得志”,据此可推知“穷”意为“不得志”。至于(4)句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三、根据词的语法地位推断

即审察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例如: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2)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晋书・陈寿传》)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赤壁赋》)

(4)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1)句中“辟丸”为动宾短语,而宾语多由名词充当,“辟”为“躲避”之意,故“丸”应释为“弹丸”。(2)句中“使”是个使令性动词,不作主要动词用,“婢”“丸”“药”三名词连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丸”是个动词,“丸药”即“制药成丸”的意思。(3)句中“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捕鱼砍柴”。(4)句中“取樵”为动宾短语,“樵”作“取”的宾语,故“樵”应释为名词“柴”。而不能释为动词“打柴”。

四、联想成语推断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大量源自古诗文,有许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保留了下来。在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借助成语来推断其意义。例如:

(1)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2009年全国I卷)

(2)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2009年宁夏海南卷)

(3)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2009年江西卷)

(1)句中的“动”字,可借助成语“动辄得咎”中的“动”字来推断,“动辄得咎”中的“动”为“动不动,常常”之意,那么此句中的“动”字也可用“动不动,常常”试解。(2)句中的“薄”字,可据成语“日薄西山”而解释为“迫近、接近”。(3)句中的“捐”字,可借助成语“细大不捐”推断出是“舍弃”的意思。

五、联想课文推断

高考文言文的阅读试题,选文在课外,但往往考查的词语在课文中已经学过。如果我们能够联想到在中学阶段课文中已学过同样或类似的词语,通过辨析迁移,往往能茅塞顿开,得到正确答案。现以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卷文言实词题为例作一一对照(前句皆为高考文言语段中的例句)。

(1)2009北京卷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鄙,见识短浅)――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2)2009江苏卷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一概,全都)――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3)2009天津卷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加,施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4)2009广东卷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奇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5)2009福建卷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面,当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六、根据具体语境推断

确定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正确含义,最重要的是根据语言环境来推断,所谓语言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专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善于把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查分析,根据上下文来进行词义的推断。例如: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3)(李)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竟死。(2002全国高考卷《史记・李将军列传》)

(4)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至秦,竞死于秦而归丧。(《史记・屈原列传》)

(1)(2)句有两个“战败而亡”,根据上下文,前者与“战胜而得”相对,故“亡”应解释为“丧失”;后者与“革灭殆尽”相对,故“亡”应解释为“灭亡”。(3)(4)句两传中都有“竟死”,必须依文推断,才能看出不同。前者应译为“一直到死”(因为李广是自杀而死,不是因射箭而死);后者应译为“终于死亡”。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难度有所降低,特别是实词的考查一般不超出课本范围,如平时注重积累,强化阅读与训练,再综合运用上述诸法以及其他解题技巧,考试时必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上一篇:名人与茶的情缘 下一篇:作文句子修改专项指导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