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儿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

时间:2022-09-30 01:00:58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儿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

【摘要】 目的 了解1型糖尿病患儿依从性情况及其对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 自设问卷调查2000~2009年确诊的35例1型糖尿病患儿并结合病历查阅回顾。结果 依从性好的患儿疗效好于依从性差者(χ2=4.15,P

【关键词】 糖尿病;依从性;疗效

儿童糖尿病是当前世界糖尿病日关注的焦点。每年全世界15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现大约有76000人患有1型糖尿病(TIDM)[1]。TIDM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儿童的健康成了严重威胁[2]。如血糖控制不佳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对儿童尤其可影响其生长发育,后期的各种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3]。因此,糖尿病病情的良好控制不仅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亦是治疗的根本目的所在。对我院2000~2009已确诊的35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分析依从性与疗效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诊治的年龄在18岁以下1型糖尿病35例,治疗1年以上。根据是否按医嘱执行分为治疗依从性良好组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岁;治疗依从性差组27例,男13例,女14例,平均年龄12.5岁。每年评价疗效,同一患者次年参加评价者按另1例次计算(共13例次)。

1.2 调查方法 自设问卷,回顾性研究患儿疗效与依从性及可能影响因素。内容包括:①患儿一般状况;②接受糖尿病教育的情况及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③是否按医嘱用药;④随诊情况;⑤饮食依从性;⑥家长文化程度(家长文化程度高是指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文化程度低是指高中以下文化水平);⑦居住地(城镇,农村)。

1.3 依从性评定 按医嘱用药、饮食、检测血糖及复诊为依从性好;不按医嘱用药、饮食、检测血糖及复诊为依从性差。

1.4 疗效测定 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协会2000年指南所提供的标准[4]。采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来衡量糖尿病控制情况,具体分为:糖尿病控制良好(HbA1C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本结果显示,依从性好的患儿病情控制情况好于依从性差着,见表1;依从性好的患儿家长文化程度高,家庭居住地优越,见表2。

3 讨论

所谓用药依从性通常是指患者执行医嘱,坚持服药的程度。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与病情的控制有关,这与国内其他相关报道一致[5,6];良好的依从性对儿童DM的疗效起关键作用。家长文化程度高,居住城镇者依从性好。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7]。尤其使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以为终身性疾病即不治之症,不坚持用药,甚至放弃治疗。也有家长顾及面子,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家的孩子有糖尿病,从而在很多场合不能给患儿及时用药。患儿本人也有很大的思想包袱,特别是在青少年期,上学、交友会有特别的避讳问题。在中国避免同学、朋友知道自己患糖尿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糖尿病的良好控制[8]。这不仅要求医务人员通过完善治疗方案来解决,更重要的是让患儿及其家长掌握DM相关知识,配合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培养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居住农村的DM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是父亲或母亲在外务工,或父母均不能监管孩子,监测血糖,复诊不方便,接受糖尿病知识较少,擅自减药或停药。应用胰岛素是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措施之一。有的家长心疼孩子,忍受不了注射胰岛素的痛苦,轻信能根除的偏方,或认为小孩子的糖尿病少吃糖就可以了,不要药,自行停药,不规范用药,从而是血糖升高,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危机生命。因此,治疗依从性在DM的病情控制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影响患者的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健康教育是提高依从性的重要措施。李素霞[9]调查发现的患者接受教育3个月、6个月的自控能力,DM知识积分,胰岛素顺应性和依从性明显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应晓薇[10]体会,消除胰岛素使用误区,健康教育是关键。通过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医患的糖尿病知识,端正使用胰岛素的态度,提高防治,同时也为医患密切联系架起一座桥梁。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良好的医患关系能增加患儿及其家长对医生的信任度,提高患儿自我监控能力和用药依从性。父母文化程度高,居住地优越的患儿接受健康教育方面,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充分,依从性增加,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从而防止1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因病致残、致盲和早亡,减少国家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广大医务工作应加大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力度。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Diabetes Atlas[C/OL].3 rd ed.2006[2007-11-10].www.eatlas.省略/media/.

[2] 刘佳悦,黄乐,孙桂香.胰岛素泵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2例临床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2):1142.

[3] 董关萍,梁黎,邹朝春,等.儿童1型糖尿病30年临床特征及随诊观察.临床儿科杂志,2005,23(8):513.

[4] 巩纯秀,倪桂臣,刘敏,等.123例18岁以下1型糖尿病病人管理状况的评估.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3):172-175.

[5] 路孝琴,任振勇,翁学清.北京方庄社区全科医疗门诊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其与病情控制间的关系.中国全科医学,2004,7(12):884-885.

[6] 何碧玲.糖尿病患者医嘱的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2):170-171.

[7] 周素杰,周素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8-139.

[8] 巩纯秀.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强化治疗及门冬胰岛素的应用.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2):1101.

[9] 李素霞,张晓凡,李会会.糖尿病教育效果评价.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4):63-64.

[10] 应晓薇.健康教育在门诊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中的应用体会.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1):18.

上一篇: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下一篇: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