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逃课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分析

时间:2022-09-30 12:45:29

大学生逃课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分析

【摘 要】为传播贯彻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在大学生当中开展思想理论教育。但自课程开设以来,很多学校思政课却出现逃课的现象,这使得思政课本身的意义无法实现。本篇文章旨在指出当下大学生思政课逃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使思政课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逃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课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0-0138-02

一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1.从思政课本身来讲,思政课堂枯燥乏味

思政课属于理论性的课堂,老师会侧重于讲解理论知识。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很难被这种理论课堂吸引。大学之所以开设思政课,是因为大学生需要培养道德观、法制观,而这也为大学生以后踏入社会铺垫了道路。很多大学生盲目地以为自己非常了解思政课所讲的知识,总是被外界干扰。从心理学上讲,如果心里首先排斥某一事物,对其没有充足的好奇心,就会厌烦以至于最后选择放弃。很多大学生就是以这种排斥心理来上思政课的,最后选择放弃思政课。

2.从学生角度来讲,学生自制力差

首先,大学生很难抵制外界的诱惑。很多大学生并不是因为重要的事逃课,而是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比如上网或是逛街等。大学生在上了大学之后,家长、老师的管理力度变小,自己无法抵制外界诱惑,放任自己,这就造成大学生把思政课当成“游玩”的地方。其次,缺乏判断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会结交很多朋友,起初有一部分叛逆的同学把大学当成休闲放松的地方,认为思政课只是一门小课程,就产生了逃课的心理。而有很多人缺乏准确的判断力,一味跟风,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寻找一系列的托词。

3.过于浮躁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确容易浮躁,对自己喜爱的课就多听一听,不喜欢的课干脆就放弃。思政课由于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耐性,但学生却没有足够的耐心理解思政课。心情过于浮躁,就容易造成心情烦躁,最后选择逃课。

4.考核评估方式缺乏深度

从评估方法来讲,思政课最后的考试仅仅需要同学记忆基础知识,没有更深层次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或是仅仅一次过关。即使学生平时没有学习,在考试时突击一下也能顺利过关,缺乏理解层次的题目,所以,学生根本没有体会到上课的重要性。

5.老师讲课方法过于死板

一方面,老师上课只是讲解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结合具体实际或案例,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其实质。由于老师讲课过于死板,讲课方式没有创新,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融入课堂,最后造成逃课的现象。另一方面,老师缺乏管理。中国学生自小上学就被“严加看管”,已经形成了被管的习惯,上了大学老师放之任之,学生失去了束缚就形成了逃课的心理。

以上分别从思政课自身、学生、期末评估方式、老师四个角度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这四个原因中我认为大学生自己是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认为思政课没有多大的重要性,最后选择了放弃这一科目。

二 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措施

1.创新思政课的讲解方法

第一,改变原来思政课讲解方式,使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可以通过老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课堂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讲解,不应该只是老师的课堂,学生应该多融入课堂,老师可以把某一话题作为讨论的对象。学生如果能参与老师的互动,就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点,不仅仅只是进行死记硬背。

第二,结合实际案例,比如在讲大学生素质培养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应该结合现今大学生活。结合实际案例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引以为戒,如果大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自己身上找到不足之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才能真正理解思政课的意义。

第三,思政课与社会实践融合。思政课是想通过思想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法制观。如果只是学习书本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思政课的实际意义。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活动中学到书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互动、结合案例以及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好奇心以促进大学生学习思政课。改变思政课枯燥乏味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课堂,做课堂的主人。如果培养起学生充分的好奇心,学生便能自觉地预习、学习和复习。

2.改变思维定式

第一,学生应加强自我判断力。大学生在做事之前应该首先思量好事情是否正确,逃课本身就是一件错误的事,学生上课是职责所在,而学校安排这一门功课有其原因,我们上大学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更是要培养自身的道德观、法制观,以便进入社会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二,大学生应该多阅读思政类书籍,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上思政课是因为接触的思政类知识较少,对思政课没有全面的了解。如果大学生能够多涉及此类书籍,久而久之就会对它产生兴趣。

第三,拥有良好的心态。大学生处在青春期,较为叛逆,并且过于浮躁,很多学生上课静不下心,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心重。学生必须端正心态,提高自我意识,走进思政课的世界,平定内心。

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关键点在于学生,学生应该意识到逃课的危害,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加强自我判断,不能随意跟风,有自我准则,多涉猎思想政治理论书籍,端正好自己的心态,做一个真正的人。

3.考核方式多样化

第一,增加社会实践考核得分。学生在校期间非常看中自己的日常得分情况,但是,思政课仅仅在期末有一个书面答卷分数,学生只是临时抱佛脚,背一背基础知识,很难深入了解知识。如果能够在平时加入社会实践考核分数,学生会了解到学习思政课的意义。

第二,融入团队活动。思政课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法制观,而组织团队活动可以有效地深化这一理念,学生团队可以更加有效地传播知识,更快更好地学到知识。思政课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应该融入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第三,平时思政课的讲解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老师要多讲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考试时这一点更应该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思政课,学到的知识也不再肤浅。考试方式多样化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感觉到压力,从而转化为动力,学生在想到思政课的时候不再只是想到逃课。实行社会实践考核得分制度、团队活动以及课外知识讲解范围延伸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4.老师讲课方式多样化

老师讲课死板,学生没有兴趣听。这就使得老师不愿意讲解,学生没有浓厚的兴趣听。

第一,老师要严加管理纪律。上课逃课从一开始就应该严厉禁止,正因为有了第一次尝试,学生才越来越无视纪律,认为老师不管,就可以任意妄为。学生首要的本职就是上课。

第二,实行学生PPT教学展示。课堂不应该只是老师讲解,学生更应该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思政课PPT,上课时轮流展示。利用这一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思政课的内容,更加遵守课堂纪律。

第三,老师多多询问学生的课堂意见或要求。很多大学生对于课堂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很多经验都有它的可取之处,为了避免逃课,双方都应为此做出贡献。老师的上课方式对学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老师的教课方式却过于死板,只是在做传授知识的桥梁,却没有意识到学生这一端的吸收能力。大学生逃课机率最高的就是思政课,所以不仅是学生,老师也应反思一下教育方式是否正确。

本文从思政课本身、老师、学生以及评估方式的角度提出了改革措施。而这些措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培养浓厚的兴趣。学生为什么不愿意上思政课而愿意上体育课呢,80%的学生都是因为觉得思政课过于无聊,而要让学生学习不再无聊,学习更有乐趣,现有的思政课教育方式根本无法做到。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思政课都存在偏见,这就使得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逃课。思政课不应该只是传达伦理观念,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法制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篇:采用小篮球教学对初中女生篮球学习效果的实验... 下一篇:我的另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