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

时间:2022-09-29 10:53:38

我国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

摘 要: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应届和往届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我国政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是目前我国一项主要的内容,本文就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基层工作 就业现状 态度

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加剧,凸显了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挤占效应”突出,就业成本增加等特点。

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逐步过渡到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每年毕业前后的就业率大概为72%。但是,城市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于是大学生就业就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方面城市等待就业的毕业生大量增加并长期滞留,而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中显示,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有约58位学生选取了上海、北京和广东三个地区中的两个作为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因此,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成了解决我国目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一个主要办法。

二、我国主要的大学生基层工作

我国大学生的基层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三支一扶计划。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二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六年前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三是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是指各地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秀、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四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由中央财政支持,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五是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是指从2009年至2013年,每年选聘1500名热爱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六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计划。从两年前,国家征兵的重点转向各级各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这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大学生对基层工作的态度

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向很弱,人才感觉特别强。有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不应该到基层去,而是应该到大单位、到指挥或领导岗位上去;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既然是人才,就应该有相应的待遇,所以在择业时,首先关心的是:收入如何和住房条件如何等;也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既然是个人才,那么就应该得到重视,不能去也不愿去做默默无闻的工作。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基层、西部走出来的孩子背负家人的期望,渴望光宗耀祖,衣锦还乡。因此希望在外面打拼出一片天下,不愿回到家乡,更不愿辜负家人的期望。

现在毕业生大都比较务实,考虑到读大学所花费的成本不菲,都希望找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而基层工作因为待遇不高,条件艰苦,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往往难以吸引毕业生,所以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基层的工作态度不是很好。

四、致使大学生对待基层工作态度不端的原因

大学生基层工作态度不端的原因有:

1.大学生自身原因。主要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出来都自视过高了,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了,也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的金钱和时间去读大学,那么毕业了就应该有一个跟自身价值相匹配的工作,不然就是贬低了自己的创造价值。

2.能选择的基层岗位太有限。由于所属的地区财政收入紧张,部分基层单位造成连基本工资的发放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现有编制下人员的基本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这就导致了某些基层单位即使有空缺岗位编制也不愿接收大学毕业生。另外,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原有的能够接收大学毕业生的大批基层事业单位被合并或撤消,就业单位的减少也直接影响到了有意向去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3.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太薄弱。一直以来,国家对西部的投入远远少于东部地区。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多年来采取了许多宏观调控措施,但是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仍然稀少。再者,政府对基层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有些基层单位甚至连基本的工作都难以开展。多年来,国家和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缺乏,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政府政策导向的滞后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基层就业。因此,国家和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和实施一些政策,如在高校毕业生中选调优秀学生到基层工作、西部支援者计划等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总体情况看,这些项目规模小、资金投入少、政策偏移力度不够,满足不了志愿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需要,阻碍了有志于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的热情。

五、如何鼓励大学生从事基层工作

1.拓宽就业岗位的选择范围。加大对基层工作资金的投入,充分让绝大部分的基础工作单位能够按时发放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保住一些基层岗位,吸纳更多的应届或者是往届毕业生去从事基层工作。另外,也要多设置一些有吸引大学生魅力的基层工作,从而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创造价值。

2.政府应该多为基层工作多设立一些政策。加大政府对鼓励大学生进入基层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作用,要时不时地考察基层工作人员的情况,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情绪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控政策。

3.建立完善信息平台,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应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专业优势,利用政府网强大的信息功能和社会影响力,建成一个从大学教育到农民工培训,从高端人才引进到普通劳动者求职,从公务员招考到个体私营企业招聘,涵盖所有就业人群的综合网络平台,集中统一“人才预报”,让各类求职者能及时看到最新、最真、最准、最明白的就业信息,从而准确地评价和定位自己,选准、选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不走冤枉路,不被虚假广告欺骗。

4.优化就业政策,拓宽人才入口。要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充实和增加基层用人编制问题。目前,在许多地区的基层,不但缺资金,而且严重地缺老师、缺技术员、缺医生等各类专业高级人才,如果政策完善,让更多的人才服务基层,那么国家就可以减低就业压力,放宽对这些地方的编制限制,允许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这不但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有志于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只要有专长,符合农村需要,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减少考核程序,简化录用手续,取消可有可无的公式化、机械化的套路,尽可能多地吸收过来。

参考文献:

[1]杨兆敏.大学生的就业观超前了吗[N].工人日报,2000.

[2]邓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情商运用[N].甘肃经济日报,2000.

[3]史稼轩.大学生就业方式完成一大改革[N].河南日报,2000.

[4]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邓丽红.中国高校教育营销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6]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对学生阅读指导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