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

时间:2022-09-29 10:07:36

浅谈导学案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

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12年,感受教材变化之大,这种变化从知识难易度到教材本身编排体系都很大,可是就其教师的教学模式变化却不明显,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学得轻习得,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现象。教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观众。甚至在优质课、观摩课上,也是教师一个人在唱、演、跳,在“做秀”,课堂也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不是供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阵地。此种教法,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扭曲了教学双方的内在联系,破坏了学习过程体系的合理结构,无法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们认为实施高质量的学案导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学案,即导学方案(Guided learning plan),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设备及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为学生编制的学习方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使学法指导行之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转变成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多种形式,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一、“学案导学”的特点及作用

“学案导学”注重学案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通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造充足的条件,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采用“学案导学法”,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可以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参与,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2、可以使教学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自学在前,教师讲课在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教师无须在课堂上再讲述,节省了课内时间,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促进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教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开发了学生潜能,变注重“教师的教”为更注重“学生的学”;变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3、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4、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导学案的使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终极目标。

2.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因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四、使用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反思”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五、结束语

总之,切合学生实际、富有实效的导学案易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教师则借助“导学案”模式,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下一篇: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