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09-29 09:59:39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不断推行,终身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重视,而体育教学正好是落实终身体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高职的体育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内容和模式竞技化和单一化现象明显,不仅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很难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对此,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今天,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五个方面,主要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基本能力素质等,这五个方面和内容都是高职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并在教学目标、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中凸显,是实施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面笔者着重分析一下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修养情操等方面,在体育全球化的今天,提高学生的体育思想道德素质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弘扬民族体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表现为体育科学文化知识。体育虽然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对于提高体育锻炼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缺乏了理论知识的铺垫,体育锻炼也只是纸上谈兵,很难实现提高的效果。体育也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内容比较丰富,需要高职学校加以重视,也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

第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体育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甚至被误解为只有身体素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中的身体素质是指体能、技能、体质和对外界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身体健康程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四,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体育不断发展中出现的新内容,也逐渐呈现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包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坚强,沉着果敢;有较强的竞争、创新意识和能力;富有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通过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体育锻炼的心理素质都会得到提高。在高职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方面。

第五,体育基本能力。体育基本能力是在体育学科中应该具备的从事体育锻炼、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等活动的能力,也包括了运动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审美能力、体育教育能力、体育卫生工作能力等。高职学生的体育基本能力是从事具体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培养体育综合能力的基础,因此也非常重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中需要培养的素质已经不是简单的一种或者两种,而是一种集理论与实践、身体与心理、思想与文化相统一的综合素质,是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重视的综合素质,需要在体育教学体系中体现。

二、如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1、改革体育教材内容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实施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教材体系,对原有教材进行调整和创新:首先,要在传统体育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体育健身的教材,配置有体育特色的教材,不断丰富体育课程体系。如武术、瑜伽、推拿、健美操、跆拳道、气功、养生保健等内容;其次,要不断弱化教材内容中的竞技程度,增加健美健康方面的内容,降低体育教学难度,增加体育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例如,将枯燥的中长跑训练改为健身跑,将枯燥的球类项目改成以健身为主的球类游戏,将枯燥的原地跳绳改成单脚跳、边跑边跳等方式。第三,增加体育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比例,让学生学到系统的体育知识和健身养生知识,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2、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高职体育课堂的角度来说,教师要从体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改进竞技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其转变为寓教于乐、情感式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例如,在实施篮球教学项目的时候,可以采用组织篮球赛、运球游戏、情境教学等方法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发展。

3、改革课程组织形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组织形式。例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兴趣比较浓厚的特点可以安排球类课程、休闲健身类课程、体育特色类课程三个大类,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项类别,针对每一个类别实施集中式针对式培养。针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以专业相近的角度设置较多的课程体系,让全校学生自主选择,如护理专业可以选择保健武术、导游专业可以选择健美与形体等技术,进而突出职业特色。

4、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要将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改革重点,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积极、整体、全面的综合评价模式,摒弃单一的评价方式,确保对学生进行准确全面评价。首先,在教学评价中,通过学生互评、是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提高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其次,在教学评价中,要对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进步程度、体育项目锻炼效果、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情感意识等进行评价,形成过程与结果,技术、能力与知识相统一的总体评价。

参考文献:

[1]常景民.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01)

[2]蔡利民.浅谈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09)

[3]童锦,纵艳芳.“生命”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10(01)

[4]黄晓红,周军华.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出发点深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0(02)

[5]傅森.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上一篇:把握写作教学,提高高中英语质量 下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点滴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