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公开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9 08:41:59

机构编制公开调研报告

推进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是社会各界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社会公共资源使用效益,降低行政资源运行成本,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的有效途径。

一、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管理方式是按照机构设置构成要素进行公示公告,其内容相对单一,没有全面反映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本来面貌,只是编制管理结果的公开。群众对机构编制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欲,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供给。究其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从理论层面看。政务公开理论支持体系建设不成熟。编制政务公开实践相对超前,理论发展相对滞后,因而编制政务公开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从法规层面看。政务公开法规支持体系建设不完善。一是编制政务公开缺乏监督依据。推行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初衷是接受社会监督,那么社会各界以什么标准来评判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没有法定的标准或尺度,对编制政务公开的监督就失去有效性。二是编制政务公开缺乏科学评价机制。机构编制管理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一般来说,须经相关部门反复调研,多方论证。但是现行机构编制管理仍带有浓厚的“长官意志”和人为色彩,对机构设置的科学性、人员编制的合理性,群众无法实施监督。三是编制政务公开缺乏过程监督机制。对机构编制管理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才是最有效的监督。而现行的编制政务公开注重了机构编制管理结果的公开,社会各界对机构编制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监督还不够。四是编制政务公开缺乏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三)从技术层面看。编制政务公开网络技术亟待提高。现行的编制政务公开网络软件设计处于“静止”状态,而机构编制管理内容常处于变动状态。网络软件设计与机构编制管理相互协调性不强,尤其是数据更新操作程序十分繁杂,为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益和有效利用带来诸多不便。

(四)从机构层面看。编制政务公开的工作主体不够规范统一。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是承担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主体,承担着政务公开的各项具体工作。但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机构设置不够规范一致,有的把编办列入党委工作机构序列,有的把编办列入政府工作机构序列,大多数是常设议事协调办事机构。办事机构设置也不一致,有的地方编办与人事或组织部门合署办公,有的地方编办机构又单独设置,这样的机构建制既不利于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也不利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应遵循的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应把参与性原则贯穿于编制政务公开全过程,发动社会各界更理性地对待编制政务公开。积极争取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派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扩大编制政务公开影响面,大力营造关注机构编制、支持编制政务公开的社会环境。

(二)务实性原则。机构编制工作牵涉面广,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差异大,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特点,尺度不好把握、标准难于统一,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开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对此,一是在公开的方式和范围上,区别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公开方式,如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在编制政务公开网上集中公告,保持公开的形式多样化、多元化。否则,就会走上流于形式的老套路。二是在公开的内容上,坚持规范统一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公开,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多角度公开机构编制事项,增强监督内容的广泛性,以促进整改、解决问题为落脚点。三是在公开的程序上,应严格规定审批的程序和时限,建立编制政务公开申报、审核、审批制度,实行层层把关,逐级审核,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

(三)规范性原则。在推进编制政务公开工作过程中,应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相应的制度,为编制政务公开提供尽可能完备的实际操作指南,杜绝政务公开实施过程中的人为随意性,提高编制政务公开质量。

三、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的思考

针对当前编制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要做好机构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编制政务公开法制建设。编制法制建设是促进编制政务公开的有效举措,也是巩固公开成果的客观要求。为此,要把加强编制政务公开法制建设,建立政务公开约束机制,使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使编制政务公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必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完善。

(二)加强编制政务公开理论研究。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刚刚起步,初具雏形。总体来说,此项工作尚处于试运行阶段,尤其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当务之急要把编制政务公开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三)加强编制政务公开程序建设。政务公开制度和程序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制度建设是推动政务公开的有效保证。在推进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各级都要注重制度建设和研究,并在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法律法规,逐步把政务公开纳入法制化轨道。这不仅为推行政务公开提供制度保障,也会使政务公开工作有法可依、健康发展。

(四)加强编制政务公开主体建设和技术研究。要加强机构编制部门的机构设置建设,并按照灵活方便、便于管理的原则,加强编制政务公开软件开发,提高信息软件的实用性,为政务公开提供组织保证和技术支撑。

上一篇:技术继续教育调研 下一篇:人事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