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采购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时间:2022-09-29 08:28:10

制造企业采购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众所周知,制造型企业快速发展中,采购供应链管理部分一直是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调研目前部分制造型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制造型企业性质特点及采购供应链人员特性等方面分析其人力资源需求,就其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全球化及制造智能化现状,从绩效激励、职业生涯通道、文化认同等角度探求人力资源管理新方式。

关键词:制造 采购供应链 人力资源管理

一、制造企业采购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制造型企业的采购供应链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从生产计划到物料清单确定、采购计划申请及制定并发出采购订单、物流入库及收货、使用反馈等整个过程。一般制造型企业将采购部门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来完成相关任务,而采购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需要其他部门的介入与配合的,即从源头上的技术设计、工艺定额、生产计划、后期反馈等,还有财务部门等协调部门的统筹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采购供应链的顺利高效。

1.采购设计周期比较长

制造型企业需求物料一般采购周期长,即采购提前周期较长。由于物料采购涉及技术设计、工艺定额、生产计划、物流周期等各个方面,经过流程复杂,涉及人员较多,任何一个阶段或流程的延误,都将影响整个采购供应链的顺畅。特别是,即使是固有流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企业本身流程的弊端或者企业难以控制的供应商等,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整个采购供应链出现阻碍。

2.采购流程设计成本比较高

目前,制造型企业采购流程主要采用职能式的管理模式,采购供应链人员一般属于管理人员,对于技术设计、工艺定额、生产流程等无知识储备或储备不足,与其他部门人员一般保持相对独立,在物料采购过程中,对于物料性能等关键性指标,需与技术工艺及生产人员反复讨论,如果在采购过程中出现问题,需向技术、工艺等部门反馈,技术及工艺部门在修改之后得重新按原流程。正是由于这样反复的交流及反馈,导致了采购流程在设计上的高成本,但是这样的过程又是必不可少的。

3.供求关系不对称

在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中,采购部门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关联不够紧密,且由于采购部门处于末端业务流程部门,因此,采购部门在供应商选择时,出于部门绩效、成本等方面考虑,主要考虑产品价格因素,而不是站在整个公司角度综合考虑。尤其是在面对强势供应商及瓶颈供应商时,一般只会考虑单个物料或者单个项目需求的情况。

4.库存管理上的矛盾

由于物料采购周期较长,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一般采取保证一定的库存量。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减少供应商原因对生产计划的影响,同时为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等储备物料等;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持续性及稳定性,需要储备一定量的物料。制造型企业常采取年度生产计划,但是根据业主适时需求,技术设计、生产计划、工艺定额等变更及调增,这些将直接导致库存数据偏高、物料的积压,这将直接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二、现代采购供应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及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智能制造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采购流程已经不再适应日益复杂的采购环境。采购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势在必行,制造型企业必须迎合国际化竞争趋势,提高企业自身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采购供应链成本。要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培养专业采购供应链管理人员是一个核心问题。

目前,很多制造型企业一般都不太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更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因为在传统的制造型企业中,基层生产员工占比较大,对他们的要求更多是掌握好一门能力技术,一般不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但是,采购供应链人员则属于专业管理人员,需要较专业的业务知识及专业管理能力。而制造企业的培训一般侧重于生产环节,而忽略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尤其欠缺是针对采购供应链等专业模块的培训。

三、先进采购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初探

1.完善绩效激励机制

基于经济全球化及制造智能化,现代制造型企业应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搭建符合企业发展特性的绩效管理机制。绩效管理的过程可分为:目标设计、过程监督、考核实施及改善。

目标设计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切实调研各个部门工作职能职责,摸清采购供应链管理部门特性,根据采购供应链管理工作现状及采购供应链管理人员工作核心流程,区分采购计划、采购成本、供应商管理等模块工作责任。绩效管理目标应是具体的、可量化的、切合实际的、完成期限明确、可执行的。

过程监控包括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实施及完成情况监控。采购供应链管理人员根据其工作职责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计划评价人需跟踪其计划实施过程,并给以适当的辅导,以达到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完成设定期限到达时,绩效计划评价人需对该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绩效考核及改善,即是绩效计划完成后,绩效评价人对该绩效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若该绩效目标已达成,则应给以相应的奖励, 主要手段表现工资分配多元化,可加大向人才倾斜的力度,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积极推行与岗位、技术、贡献、效益挂钩的工资制度。若未达成,则按标准考核,并制定改善目标及期限。

2.完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制造型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要树立“重人才、重文化、重责任”观念,要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同时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本理念贯彻到企业内部的具体管理手段中。

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及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是把企业的发展和员工个人的发展、个人理想和企业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只有同时满足企业和个人双重发展的激励机制,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激励机制。因此,制造型企业采购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应在保证采购计划执行的同时,应注重采购供应链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应通过培训、再教育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新的知识、信息、技能,增长员工的才干和敬业创新精神,从而保证其具备终身就业的能力,同时不断将自身才智贡献给企业发展。

3.构筑企业价值文化,强化文化认同

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发展的最本质东西,企业的成功与否,与企业是否具有雄厚的企业文化有密切关系。只有企业文化雄厚,优秀人才才会齐聚企业,并为企业发展贡献才智。

制造型企业一般员工众多,营造企业文化,努力形成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社会场”,能使员工产生归属感和整体感,从“为了生存而工作”变成“为了工作而生存”。如“企业的发展是为了员工的福祉”、“员工利益至上”等企业文化,试问,在这样的企业氛围中,员工怎不会努力工作?工作业绩及工作成果不只属于企业,也归属于员工个人呀!

参考文献

[1]李臻.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5(20)

[2]陈春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策略的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5)

[3]丁泽峰.制造业采购流程再造的理论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4]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5]肯尼斯・莱桑顿,布莱恩・法林顿.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第8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李平,江西赣州人,女,1986―,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王杰,山西应县人,男,1985―,大学本科,经济管理。

上一篇:浅谈我国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的实施管理 下一篇:巨灾风险再保险精算模型最优自留额的探讨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