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视角看初中数学教学

时间:2022-09-29 08:11:28

从语言视角看初中数学教学

语言的视角下,由于数学受到语言艺术天生感染力的影响,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一条条定理、一条一条概念、一串串数字,他让数学教学富有一定生动性、感情性、渲染性,不再是传统中一黑板黑白分明的蝌蚪文。在教学改革飞速发展的现代,教师存在早已不是照相机,只要把课本知识抄在黑板上给学生看,也不是复读机,照着课本内容对学生反复宣读,学生听完看能够倒背如流应付考试,数学教师的任务就完成。当代数学,在它发展中诞生的独特语言魅力之下,早已呈现出不一样的风貌。

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语言的魅力,不仅使教学语言会变得美化,教学条理也会变得清晰,甚至课堂气氛,也会因为教师抑扬顿挫,高潮迭起的精彩语言而产生一种热情,而这种热情正是研究挖掘数学知识所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也是学生的兴趣来源,如果教师将一堂课上完,给学生的感觉像是教师说了一节课的相声,教师做了一节课的趣味科普,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什么理由不提高?站在语言的视角下,数学的教学已经和传统发生根本变化。

一、数学语言的精确性,符号性

如何运用语言来将数字,定理,公式表达的更清晰,更有条理,更方便学生记忆,成为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话题,数学语言表达的层次性,精准性,都成为学生能不能正确理解数学理论与数学公式的关键。

由于很多定理概念的单一性,数学中语言的运用应尽量避免模糊,比如说,在“正数与负数”概念中,书中明确表示,正数之前的“+号”可以省略,那么负数之前“―号”能不能省略?如果教师把“正数2”描述成“非负数2”那它还是不是正数?又比如“绝对值”的定义中教师描述“数到原点的距离”时说成“数到原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它还是不是原来的意思?大多数时候这样的错误其实并不是教师对概念的不理解,而是在长期的生活和教学中,因为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口误,就比如直接来自于生活中的“切线”概念,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与生活中与它频繁接触,在需要“切线”概念时,就有可能习惯性的说成“切线长”。而这种情况,也是数学语言的运用中,需要尽量避免的。

二、数学语言的启发性,幽默性

要让数学教学中的语言变得更有趣,启发性和幽默性是必不可少的,将语言的修饰手法经过简单化用到数学中,不仅方便学生理解,也能让课堂气氛更生动,毕竟,在数学的课堂上,学生的探究心和对知识的积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证了这两项,才能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效率的进行。

就比如说,在“两个实数的大小比较”中,教师描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零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时就可以用到拟人化手法来告诉同学“在知识的殿堂中,就算正数家族只有一位同学,那么就算负数家族的同学全体出动,也不会大得过他!”又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教师描述和这两个影响计算对错的主要条件时,也可以引入比喻,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计算森林中,和就好像两只藏在暗处的狡猾狐狸,只有在猎人善于发现的眼睛下,他们才能无所遁形。”这样一来,既提醒了学生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计算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发现隐藏在暗处的关键,又带给了学生无限的学习乐趣,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乐趣。

三、数学语言的感情性,节奏性

有些教师认为,数学的语言运用中平铺直述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平铺直述的语言描述平和安静,能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让他们想象和思考教师教学内容的含义,其实不然,数学的教学是有一定枯燥性的,数字与数字的计算,公式与公式的结合在长久的学习中会带给学生一种乏味感,如果教师长期用念课本一样平铺直述的语言去教学,那只会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缺乏热情。

教师充满感情的解说会带给学生一种感情的渲染让他们更投入,而有节奏的语言在教学过程的讲解中也能让过程更有条理,就比如讲解“因式分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来向学生口述它的关键口诀。

通过应用有节奏的语言来念上述口诀,教师上课就如同在说相声,讲评书,会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口诀的简单条理,也更加有助学生记住他们,从而运用到学习当中。

语言的视角让数学增加更多的趣味,数学教师合理运用语言带来的乐趣,能有效的让学生更加投入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而不是像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是一味的强调,公式概念,重点、考试需要,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结果教师最后发现,学生基本没有学到东西,他们也许产生疑问“重点我都讲了,怎么学生就是没学会?”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就可以发现,数学的教学中不仅方法,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合理运用语言与语言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修饰,才能让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上一篇:55.多尔夫·谢伊斯 下一篇:青春,为企业发展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