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学生思想引导的几点想法

时间:2022-09-29 07:22:54

浅谈中职学校学生思想引导的几点想法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通过对中职学生的经历,进行心理分析,总结所构成的学生群体特点作为依据。论述中职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看法。自己对学生思想引导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中职教育 关爱一、明确教育对象

谈论教育行为首先需要了解教育对象,依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重点(目标)和教育策略。比如: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处于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再加上遗传、社会环境及其接受能力,分析问题水平所决定。在同一年龄阶段发展水平不同其重点(目标)和策略也不同。中职学生年龄处于一个年龄发展阶段,现实中因其个人能力水平(学习成绩)和发展目标不同(人生规划)产生了(前期)选择,从而构成了不同的群体。因此就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案。

二、中职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发展不断变革。(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也推动了人们思想方面的不断变化。对于九零后的人群来说,思想活跃、讲民主、讲独立、讲公平、接受新事物快等等良好的心理表现尤为突出。同时也存在不足的方面,比如:个性心理表现过于强烈、积极的情感体验欠缺、自信心不足、自卑、自闭、自我约束水平低、集体观念不强等等心理现象。在中职学生群体中存在这些消极心理特征的人数比例较高。产生这样的心理特征原因很多。它受时代影响,受社会风气影响,受家庭环境影响,受个人信仰影响,受知识水平影响。对于学生而言还受学校环境的影响。

三、学生思想引导的几点想法

(一)威信与威严的区别

威信使人亲而近之;威严使人敬而远之。班级管理对班主任而言是直接贴近学生的,如何提高威信、降低威严是班主任首先要充分考虑的问题!真诚的关爱是教育学生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最重要的法宝。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是以关爱的角度去关心引导还是针对错误的性质、程度给予呵斥批评,两者对学生心理动态的变化的差距是甚大的。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就会增强,威信也就随之建立起来。了解孩子的烦恼、理解孩子的苦衷、抓住孩子内心的纠结,避免一味以校纪校规,道德伦理等等制度来对孩子的等等做法加以评判,处理不当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老师并不理解我,并不了解实际情况,导致孩子对老师的失望而失去了信心!很多情况孩子是在发泄内心的愤懑,表达内心的不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希望得到认同和尊重,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在一个班级里要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这一点需要老师从了解孩子到理解孩子、进而抓住孩子的内心,师生之间的想法和见解争取求大同、允许存小异,孩子的意见获得了尊重,才能认同这个老师,同时老师也达到了引导学生思想的教育目的。

(二)中国传统文化进班级

人人都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确!那么,这博大精深能不能为老师,特别是为班主任老师所用!通过自己的感悟,并联系时代、社会,渗透于学生心中!令孩子也感触我们祖先博大精深的智慧。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论语・述而》中一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讲的是心法,是做人,而艺―讲的是技能,是做事。职业教育经常提“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很精准地阐述了要义所在;《资治通鉴・周纪一》中“…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此典经之论道理明显。最后的疑问句“何则”?是老师可以联系现实续讲的。《资治通鉴・周纪二》中“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揭示诚信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尚书》中一句“持德者昌,持力者亡。”讲的是―道德与暴力引发的结果;《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讲的是人要日日新、月月新,新的终点是明德、是至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与《论语・雍也》中“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浅讲人认识上的差别,深讲对‘道’(主旨讲人道―既崇高的品德、慈善的心灵、有序的人伦、和谐的社会等等)的含义的理解和感悟,各个方面做以例证…。学习技能与感悟人生道理虽有联系,但差别甚大。人生的真谛、智慧的源泉、精神的家园、人生的哲学思考要经过体道、悟道、得道的过程!所以至少每天一则,授予义理,验于实例,学生通过体会、感悟,渐渐就会吸收内化!人不会不犯错误,所以学生犯错误之时就是老师施展才华之时!其最终的目的在于“经(义理)与我”的积极结合。

(三)教师应具备关爱之心

关爱之心是能否教好学生最根本的动力源泉!此泉枯竭,教育便会失去应有的光芒,操作起来也会变得单调枯燥。西方哲学家苦苦地探究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干什么?至今也看不到谁能说的圆满。我认为就是教育好后代,继续繁衍下去!古今中外的圣贤奋笔疾书阐发各种观点,揭示各种规律,不就是留给后人以参考和借鉴的吗?教师就是承前启后的引路人!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此!让这种神圣更加耀眼只能从奉献关爱之心开始,因为只有朴实真切的关爱才能走进学生,才能发现他缺少的是什么!如何激发关爱之心,唯有联想加体味。曹溪路险,联想体味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是幸福、是疾苦、是磨难!唯其疾苦之忧,要有耶和华的一丝感叹,世人皆是离家之人的悯世之情!要知道我雕琢的是他的心灵,锤炼的是他的技能,我的言行执教关乎学生的未来。所以,教师活动的意义,甚至说伟大的意义,就在于它关乎孩子未来的生活!

(四)关爱的表达

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举赞同的抚摸等等学习生活中的关心与帮助,都是关爱之心传达的过程,更是个内修外行的过程。学生不犯错误不是约束出来的,而是感化出来的。这种感化是心灵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三种情:其一亲子之情;其二朋友之情;其三师生之情。亲子关系不可异位,注定师生之间在层级关系上是有上下的。爱生如子的情义能否唤醒并激发出来就是一个内修外行的过程。对于朋友之间、师生之间在能力上、学识上、感悟上是可变的,正如孔子所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及韩愈所言“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所以师生之间最和谐的关系应该是“义兼师友”。

(五)“顽劣”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育学生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家长沟通协商好一起督导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与家长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对孩子的教育都会功亏于溃。有个别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是失败的,亲子关系紧张,对孩子的教育也失去信心,想着给孩子找个地方有人看管就行了,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对孩子进行思想疏导教育之前应该先提振家长的信心!较好的办法是从挖掘孩子的优点和希望开始,要明确任何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而改变的。其实,教育“顽劣”的学生最大的困难是信心和耐心,其次是方法与策略。

以上是我从事职业教育以来的个人一些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研究 下一篇:绳正法整正铁路曲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