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数学小组教学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9-29 05:08:55

浅谈对数学小组教学的几点认识

摘要:本文对课改中的数学小组教学谈了几点认识,第一、分层教学,树立学生信心。在小组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差异,分层设计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并在课堂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第二、方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数学的学习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如,动手实践、多媒体展示、实际应用、情境创设等,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思维得到拓展。第三、合作交流形,成自身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并感悟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规律,成功的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形成自我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数学;小组教学;认识

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素质教育怎样实施?在组织和实施时应注意什么?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关心的热点,以下是本人在课改中实施小组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分层教学,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新课改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小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被赏识的需要,就要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赏识中学生才能不断展现自我。因此,学生信心的树立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分层教学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学情,针对每个学生的客观性和主观差异,分成好、中、差即跃进层、发展层、提高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能力,在课堂中的那些简单问题让差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而疑难性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学生每一个微弱的闪光点,教师都要善于捕捉;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鼓励。即使对于学生的明显错误都不要急于去否定。通过体会成功,使得在学生内心中有被认可的感觉,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而让学生逐渐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方式多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因而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是晦涩难懂,使得一些学生还没学就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实际上,数学是一门综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实际应用、情境创设等形式实现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让数学学习活动变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真正实现“苦学”到“乐学”的转化。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学生预先准备的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动手操作,从折纸实验中体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探索出不同的证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研究,分析出不同的辅助线做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猜想、归纳论证能力,促进了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探索能力和优良品质的形成。而在讲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古埃及金子塔的塔基都是正方形的,而当时在没有任何先进仪器的情况下,古埃及人是怎样确定每一个直角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践猜想、互相合作、参与活动,体验并感悟“图形”和“数量”的关系。在讲圆的位置关系式时,通过教学课件的动画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圆的位置关系展现出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并掌握教学知识。

三、合作交流,形成自我知识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及数学活动经验。在小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并感悟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规律,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节中,通过创设情境,先明确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即相似包含全等;及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比,即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线相等、对应周长相等、对应面积相等;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而对应面积的比和对应周长的比未给出,这时小组提出猜想:1、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2、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小组讨论,通过举具体数据发现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不等于等于相似比,学生1:如两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1、4和2、8其相似比为1:2,面积比为1:4;学生2:如两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1、2和3、6其相似比为1:3,面积比为1:9;学生3:如两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为1、2和:4、8其相似比为1:4,面积比为1:16。讨论提出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最终经过教师的启发,小组间、以及小组内的讨论得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小组探究和互动中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成功的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形成自我的知识结构。

实践证明,在数学小组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多形式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和实施。让学生对自己树立信心,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陆建中,《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河北省固安县彭村乡中学065500 )

上一篇:给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更多的掌声 下一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