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自学习惯的培养

时间:2022-07-16 12:55:42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自学习惯的培养

摘要: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就要从更新观念,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讲究技巧,科学有效地培养自学能力、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需要培养的基本的小学语文自学习惯包括: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按照读懂一篇文章的要求,预习应做到四步:一画:默读课文,默读之后,马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切勿读完了便勾画出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分: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答:尝试性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四提:提出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课堂上带着期望而来,就有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发挥主体作用,把功课学好。

二、培养使用字典的习惯

在听说读写中,教给学生三种查字典的方法,使用字典的习惯。一记,在听说读写中,凡遇到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先记下来。二查,用三种查字法的任意一种查出自己需要理解的字词。三联,联系上下文看字、词出处的语言环境。四选,根据上下文选择字义词义,作出判断。五俗,用自己的话将字义词义通俗的表达出来。比如教学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中的“举”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该字的意思为:(1)全(2)向上伸(3)向上抬。联系上下文我们选择(3)。

三、培养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边读边做记号应该注意三点:

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

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

3.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

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 ”,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培养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其次,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

五、培养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

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

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收作业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

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如果真的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又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争议性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该生能否主动的、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志。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全方位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的原则,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会思、善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俊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J]. 考试周刊 2011年33期

[2] 倪海霞.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小学时代(教师) 2011年08期

[3] 智晓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年02期

[4] 刘云.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30期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关兴镇沙堆小学564402)

上一篇:刍议课前预习的“四环节”策略和方法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