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用写作教材例文中“×”符号的使用

时间:2022-09-29 03:55:55

浅析应用写作教材例文中“×”符号的使用

摘要:作为读者学习的标杆,应用写作教材的例文从内容的新颖性和形式的规范性都应是无可挑剔的,每一个标点符号、数字的书写都应是严肃认真的,否则就会误导读者。然而近年来应用写作教材例文的质量却越来越差,尤其是“×”符号的滥用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例文中的人名、地名、时间等随意用“×”符号代替,没有任何规则可言;一些例文由于使用太多“×”符号无法阅读……。对于此问题,应通过严格教材审查、制定“×”符号使用规范等办法来解决。

关键词:应用写作教材例文“×”符号滥用

“×”符号在汉语中有好几种用途和含义:①当“×”符号出现在阿拉伯数字中间时,表示一种数学运算方法,即加、减、乘、除中的乘法;②当“×”符号出现在试卷里判断题的后面时,则表示对该题目的判断为错误;③当“×”符号出现在应用写作教材通知、邀请函、通报、公告等各类文种的例文中时,则代表“某某”或者“某个”的意思,指代一个特定的人、物、单位或者时间。当例文中出现某个不需要或者不便于为读者知道的人名、地名、组织名称、时间点等具体事物时,常常可用“×”符号来代替。

应用写作教材作为一种公开出版物,为了保护有关单位及个人的隐私、商业秘密等,使用“×”符号代替有关细节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使用,或者作者无法查证相关细节,或者作者觉得读者没有必要知道例文中的人名、地名等信息,都可使用 “×”符号。因以上原因偶尔使用“×”符号本无可厚非,但如今在诸多应用写作教材的例文中,“×”符号的使用过多过滥、格式不规范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严重影响了例文的质量,并误导了读者。本文对“×”符号的滥用现象进行了简要归纳:

1.同一教材中的不同例文用与不用很随意。

如在某一应用写作教材中,有的例文涉及到具体的人名、地名、组织名称时都用“×”代替,而在其他例文中却使用真实的人名、地名及组织名称,作者好像又什么避讳都没有了,通篇没有一个“×”符号,对于这样令人疑惑的细节问题,作者也未在教材中给予相关说明。

2.人名、地名及组织机构名称表达中使用“×”符号随意。

首先是同一篇例文中出现众多人名或组织名称时,不管是否有必要,一律用“×”符号代替,人名为“刘×”“王××”等,组织名称为“××公司”,如在一本应用写作教材的会议记录例文中,参会人员为“刘×、张×、赵×、李×、杨×、靳×、席×”,固然读者没有必要知道具体参加会议的人姓什名谁,但是如果参会人员中有几个姓氏相同的人,那么参会人员这一项又该如何写呢?其次是同一篇文章前后不一致,前面用“某”字,后面却用“×”符号。如一例文题目为“某公司部门经理述职报告”,文中该组织名称却写为“××公司”,虽然表意一样,但形式却前后不一致,这显然是作者粗心所致。

3.时间表达中使用“×”符号格式混乱。

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例文落款日期的表达上:首先是用与不用很随意,例文的落款日期有的为“2006年3月12日”,有的则是“×年×月×日”;其次是用“×”符号代替落款日期时,没有统一规范的用法,落款日期有“××××年××月××日”形式,也有“××××年×月×日”、“×年×月×日”的形式,用法混乱。

4.同一篇例文中使用“×”符号过多过滥。

一些特殊的应用文种如邀请函、感谢信、贺信、求职信等内容中常会提及多个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称以及时间点,如果都用“×”符号来表示,例文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如下文:

××公司开业十周年庆典邀请函

尊敬的××先生:

您好!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公司开业十周年的纪念日。为答谢贵公司长期以来对××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特定于×年×月×日在××大厦一楼大厅举行××公司开业十周年庆典活动,届时敬请您大驾光临,共襄盛会!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公司

×年×月×日

在这篇例文中,由于时间、地点、组织名称等要素的缺失,读者不明白这些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已经影响到读者对例文的正常阅读和理解。如文中出现的两个时间,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读者是看不出来也注意不到的,事实上他们之间有着明确的先后顺序,即落款日期在前,文中活动日期在后。这种有很多“×”符号的文章,就像一块平坦的土地上挖了许多“坑”,已不能称之为“文”,又怎能做为“例”给读者使用呢?事实上读者很不喜欢这种面目全非的例文,因为它信息量少,文风呆板枯燥,给人很强的距离感。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符号,在《应用文写作》例文里连一个汉字都算不上,但大量的对“×”符号不规范的使用已经导致了明显的消极后果:首先,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带给读者错误的知识,认为“×”符号是应用文的应有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虽然多次强调过这个问题,但还是常常收到学生用了很多“×”符号的作文,并说课本上就这么写的,令人哭笑不得。有些“×”符号太多的例文,读者连文章的基本意思都看不懂,又怎样模仿它去写作呢?其次,“×”符号的不规范使用损害了教材的严肃性、权威性,例文的范例作用随之失去。最后,最为糟糕的是这种例文将不严谨、不认真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读者,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及学习贻害无穷。

怎样才能解决目前“×”符号在应用写作教材例文中使用混乱的现象,既可保护相关个人及组织的隐私,又不影响读者对例文的正常阅读和使用?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法来解决。

1.由国家语委等权威部门制订例文中使用“×”符号的标准。如人名、地名、组织名称、日期等使用“×”符号的标准形式和表示方法,并对同一篇例文中使用“×”符号的频率进行限定。笔者个人的看法是,例文中除了作者及落款日期可用“×”符号代替外,其他的人名及机构名称都可保留原名称,实在不行的,可另拟假名代替真名,“×”符号尽量少用。对一些众所周知的应用文经典,如名人或者领导人物的讲话,则可全部采用“拿来主义”,一个“×”符号也不用,全用真人真名称,以便给读者留下完整、真实的印象,保留文章的真实感、新鲜感,这样才能对读者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切实的引导作用

2.同一本应用写作教材中所有的例文使用“×”符号应统一,使用的位置及形式由作者在教材相关部分做出清楚说明。

3.提高应用写作教材作者的素质。前文提到的一、二、三问题多是由作者的粗心和懒惰造成的:自己写的例文,不清楚的地方懒得去查;引用别人的文章不作任何核对,原封不动就搬来使用了。如果每一位编写教材的人都以细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教材编写工作,“×”符号的滥用情况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4.加强对应用写作教材的审核力度。新闻出版部门的审核是防止和纠正教材编写错误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严格的审核制度下,质量低劣的教材是不可能和读者见面的。

(本文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内教研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名称为“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研究”,项目编号:JY11-19。)

(杨芸芸咸阳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712000)

上一篇:高中语文应量情而教 下一篇:切实提高学生提问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