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让制图课变得更有意义

时间:2022-09-29 03:34:30

“合作学习”让制图课变得更有意义

【摘要】为解决职校学生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所暴露出的学习积极性不足问题,经过理论探讨,在教学实践中试行了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支撑的课堂教学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实能有效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根据教学体会,归纳了该方法的实施流程,总结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些关键因素。

【关键词】职校 机械制图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32-01

21世纪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对教学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核心要求,“合作”、“探究”也是新一轮教学改革对师生提出的共同目标和实行之途径。其中“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对职业学校的教改具有尤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合作学习理论产生的背景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程度上不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单向的,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鲜见学生之间的互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在上世纪70年代初由约翰逊(D.W. Johnson)提出,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广泛应用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大、中、小学的各种教学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理论,对职校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学习方法。因为他们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且在个性、学习动机、情感因素、社会经验、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为开展合作学习提供可能,进而可以在合作中发展自我, 从这一角度讲,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是会受到职校学生欢迎的。因此,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引导,要把职校学生引导到合作学习的正确途径上来,而不能狭隘地把合作学习理解成大家在一起凑凑热闹,在轻轻松松中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二、教师组织课堂合作学习的准备

1.制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及教师课堂身份的转变

合作学习有两个最主要的目标,即学业上的目标和合作技能上的目标。

学业目标:是指让学生通过小组团队的分工合作,互相依赖、鼓励,共同实现学业上的成功,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愿望,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合作技能目标:是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基本能力,包括表达沟通和分享能力,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能力,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必须从简单的管理者转变为组织者和评估者,从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储备与本专业相关的丰富知识,熟悉自己所授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和控制课堂的能力。而这种课堂控制力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能抓住重点讲评,高屋建瓴,让学生融会贯通。

2.学生分组及学习准备

将4—6名学生按性别、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学习背景等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制订合作规则。本次合作学习活动上课伊始,教师就应当告知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对象进行,所有活动都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来进行,以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数量确定在本堂课的成绩与排名。这样,通过造成良性竞争的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进学习成效。

三、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

1.教学的流程

小组学习与讨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协同学习与讨论,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小组中指定一名小组长,其任务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小组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巡回于各组间,进行答问和澄清某些观念。小组间交流。在完成小组学习讨论之后,小组的负责人将全组的意见集中并整理,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

2.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

小组讨论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教师布置问题的合理性。讨论题应是学生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并且是能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难度适中的课堂讨论题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那么怎样去创设小组的讨论问题?

如,在投影作图基础这一部分,由点、线、面的三面投影构建基本体的投影,进而到组合体的投影,这是建立空间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教师以较多的讲解辅导,在每节的重点、难点处或是练习中易出错的地方,或是想象易出偏差的关键处设置论题,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提出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

3.小组合作展示任务的设计

合作展示任务的形式主要包括更正答案、疑问回答、以及手绘正确视图等。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动起来,使每个人有机会尝试独立思考问题的乐趣,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通过教师对合作学习中设置的不同难度的疑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点评,让学生在学习以及回答问题中体会成就感,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组织和控制好小组活动。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明确学习活动的任务和目标,使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积极参与,得到发展;

②控制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确保活动任务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超出学生的驾驭范围,以免使之失去信心;

③在学生小组活动过程中加强教师的监督,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及时评定小组成绩,集中并整理小组意见,向全班报告。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一个小组在报告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从而达到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④教师要善于利用“评判”机会,合理而科学地评判,这既能深化已经讨论的内容,又能为下次讨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

“合作学习”也是一个外来词,从这种学习方法产生的时间看,它并不是新的东西。不过对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说,它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笔者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合作学习的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受到了感染,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原本的基础有好差之分,但并非好者各方面都好,差的没有一方面好,而是人各有长。合作学习的方式,往往为扬长避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使长者更长,短者也能变短为长,相互促进;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荣誉,以及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责任心,都是传统学习方式所不能及的。在职校推行合作学习,必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长胜.《创新教育与机械制图教学》;《考试周刊》2011.16.

[2]洪晓辉.《关于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职业技术》2011.4.

[3]王读红.《职业高中制图课教学的几点体会》;《成才纵横》2011.

上一篇: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下一篇:“理实一体化”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