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时间:2022-09-29 03:08:27

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内容摘要] 教育理论家发现:在兴趣、动机、态度、耐心、性格等多种情感因素中,兴趣对学习的影响更大,并强调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兴趣及其情感因素的培养。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学实践发现,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的精力集中,效果较好。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物理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易疲劳的特点,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激发初中生 物理 兴趣

一、建立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所以,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交知心朋友。这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二、上好“引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对学生说明“物理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你们都是我的新学生,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上新课前采用典型的实验做“引言”,把学生带入学科的大门。如将一条金鱼放进装满水的烧瓶中,用酒精灯给瓶口加热。请同学们猜测水烧开后,金鱼会不会活着?多数会认为鱼不会活。当教师把水烧开后,学生看到金鱼仍然在烧瓶里游动会感到非常奇怪。这直观的演示,可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用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使“学生”以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四、精心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不仅是“一种刺激”而且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景,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景,不仅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磨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磨擦力大小的因素。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兴趣会更浓,“学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亲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五、组织小组学习,激发兴趣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课堂上组成一些学习小组,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新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这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则又形成了平等的竞争伙伴。在课堂上分小组学习,可以发挥多人的智慧,通过学习,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比如初三电学课上,先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如何改变电路中灯泡亮度,然后分组选代表发言,课堂上小组成员积极的思考讨论,发言时精彩纷呈,精彩处给予掌声。这样小组成为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战斗集体,从而培养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小组式合作学习明显优于个人学习。因为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小组成员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往往能够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深化认识。

六、打破传统课堂秩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打破传统课堂秩序,学生围绕某个活动任务做自己的事,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尽管这种观点目前不容易被老师们接受。但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这样做法效果的确很好。初中学生正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大都好动、好表现,如果课堂四十五分钟上,教师们拒绝了他们的这种表现欲,让学生端坐不动,只有听、说、读、写的权利,而没有他们自由选择对话的伙伴和其他的表现,则会引起学生们的厌恶,导致部分学生反感。有的通过语言表露出来,这样又会引起授课老师的情绪,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化。与其这样,不如将这片自由空间让给学生,允许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由的说,自由的做。这样做不仅能满足这些学生的好动心理,也使课堂气氛活跃。但对部分爱说闲话的学生则应予以正确引导。具体的说,教师要向这些学生投入更大的精力,用更大的耐心去关注他们。要对他们附注于爱心,和风细雨,对症下药,多用鼓励性语言,培养他们的成功感,有意给他们吃“偏碗”。多提问,多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书】:

1、《云南省中学特级老师教学经验选》(云南省教育委员会编),(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以物讲理和见物思理――谈谈中学物理的教和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唐一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钟祖荣、刘维良主编《教育理论》(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构建自主探究课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下一篇:儿童视野下的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