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第一府:永平府古城

时间:2022-09-29 01:52:25

京东第一府:永平府古城

永平府北临大漠,东控辽东,西护京师,是连接京畿与山海关的要冲地区,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永平府古城位于永平府中心地区,今卢龙城西,“李广射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指的便是卢龙城。明清时期的永平府古城是京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京东第一府”的美誉。

历史沿革

永平府肇始于殷商时期的孤竹国,周属幽州,春秋时期为山戎、肥子二国地,战国时属燕国,秦、汉、晋时期属幽州的辽西郡,隋代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元代属永平路、直属于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平滦府,属河南分省;洪武四年(1371年)终称永平府,改属北直隶。明时永平府境内管辖卢龙县(首县)、昌黎县、抚宁县、永平卫和山海卫。入清之后,基本沿用明制,只是重设了滦州,裁撤了永平卫;乾隆二年(1737年)又废除山海卫,置临榆县;经过一些小的变动,乾隆八年(1743年)永平府辖一州六县,即滦州、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迁安县、乐亭县、临榆县,以后不再变化。直至民国时期撤府改道(津海道)和实行省、县二级制(直属于河北省)。虽然明清时期永平府的行政区划有所变化,但区域范围没有太大变化。

永平府古城在明代既是府治之处,也是卢龙县治所在地,还是卢龙卫、永平卫等卫所之所在,是全府的政治中心。明代永平府军事地位极为突出,当时政府最大的边患就是北方少数民族;也因为清与吴三桂联军取得山海关大战的胜利,开启了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西、大顺等政权的篇章,满清最终建立了在全国的统治。清代永平府除了军事价值有所降低之外,其余没有太大变化,但有清一代仍然长期在此地驻守重兵,以拱卫京师和保卫皇陵。

旧貌新颜

永平府古城原是一座土筑的城,据《水经注》记载,永平府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魏武曹操北征乌桓,攻打今卢龙境内的乌桓蹋顿部,败乌桓、斩蹋顿而南归,曹操屯兵卢龙,并修筑了平州城,也就是永平府古城的前身。辽太宗大同元年(947年),又在旧城以南拓建新城,现存于卢龙县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的《大金国平州石幢记》载:“平州古城,今之北城是也。南城,辽人筑之。”新城与旧城连成一体,呈月牙状,故有“月牙城”之称;同时在旧城西墙增设水门,称小西门或水西门,平山南坡、东坡,永丰山南坡、西坡,阻(祖)山北坡的水,由此门流入今青龙河内。

今天我们看到的永平府古

城始建于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由指挥使费愚依地势拓建为砖城,四周都修筑了城墙,东西长1165米,南北长1200米,城高3丈6尺,顶宽两丈,底宽3丈,颇为雄伟。古城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北部尖而窄,南部相对宽阔。外墙上砌筑垛口墙,垛口墙中部下方设有t望孔。建筑所用青砖均为就地烧制,城垣夯土就地挖取,完工后进行整修作为护城河。

城设四门和水门(水西门),门上设城楼,建制规格相同,门边墙旁设登城马道。四门各有其名,东门曰“高明”,西门曰“镇平”,南门曰“得胜”,北门曰“拱辰”。城头有台,设滚木、石,以抵御外侵。明景泰二年(1451年)进行重修,在东城墙高处置3楼,以望烽火,中座最高,名曰“望高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城楼损毁严重,遂重新修筑,改东门为“通辽”, 西门为“护蓟”,南门为“望海”,北门为“威胡”。明万历八年(1580年),增筑内圈女墙一周以及4座门之楼阁:南内楼曰“北平雄镇”,水西门门楼曰“观澜”,下水关(南水关)曰“凭虚”,t望用的西北城角楼曰“武备”。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西北城上武备楼、大西门、南门等城楼,改西门为“望京”,南门为“观海”。 城门上的“望京”二字清晰可见

入清之后,古城常有修茸。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乾隆十八年(1753年)均有修补,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修后称东门为“迎旭”。清光绪元年(1875年),各门谯楼俱已倾溃,西北城垣塌毁尤其严重,一律进行坚整。可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城门楼被八国联军轰毁。1926年,军阀混战以滦河为焦点,城垣被炮击导致多处损坏。总之,从明朝起到抗日战争之前,古城屡有修葺,尚能保持基本完整;解放战争之后,古城基本荒废。目前整个永平府古城尚有大西门、小西门留存,但日见凋敝,现仅存西城墙千米有余。

古城格局

根据明万历年间《永平府志》留存的永平府城图,我们可以发现:政治机构位于永平府城的中心位置,围绕钟楼、鼓楼分布,包括永平府治、卢龙县治、户部分司、税课司、永平道;文教机构位于城西北(书院、文庙、府学)和城东南(文庙、县学);民居在文教机构附近,尤其集中在东部、东南部,为72行作坊和居民生活区;军事机构在政治机构,起到了一种拱卫的效果;监察机构有西察院、东察院在户部分司东北,小察院在城东;各类庙宇城内外均有分布,城外几乎成环形,在南城外尤为集中。总之,永平府古城的格局为最内环政治区,第二环军事区是次中心区,第三环是文教居民区,最外环为祭祀区。永平府古城的格局突出了其政治中心的地位,军事区为政治区服务,政治区与军事区分开,与山海关城军政合一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永平府古城的风水格局向有“三山不显,四门不对”之说。古城坐落在3座小山之间,“三山”分别为平山、永丰山、阻山,3座小山山势平缓,与城内建筑物混为一体,峰顶也仅高于城墙,故有“三山不显”之说。古城几经修建,不断拓展,形成的“四门”并不对应,西门紧靠南门,故有“四门不对”之说。“四门”各有故事,民间还流传着“东门金鸡叫,西门龙虎斗,北门铁棒槌,南门推车换伞”的传说。古城的风水格局也造就了别样的风景,正是“隍东阻山为堑,南有莲池,北凭肥水,漆为西堑。西城脚皆砖石泊岸,以防漆啮。泄水有渠,汲水有级,号完城矣”。

上一篇:基于“尿酸转运体组”的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 下一篇:引入积极心理学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