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29 12:46:51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当前应试教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的历史阶段,在物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使得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在知识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跳出传统的“授业、解惑”的框框,做到“以生为本”,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更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探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学习方式。

1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要想变被动为主动,首先就要有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比出自己和物理大师们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异同,让学生懂得,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2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从行为主义经过认知主义,继而进一步地发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观点有:

2.1.1 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2.1.2 相对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言,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认识框架的不断变革重组。

2.1.3 学生学习活动有其特殊性:它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是对文化的继承,是一种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行为。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观点有:

(1)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促进者。

(2)教师在教育体制与教育对象之间发挥了一个重要的中介作用。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在内,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或确认某一个问题,使学习者迅速地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而接纳。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探究”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2.2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在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著名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中得到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

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地被运用和发展着。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知与行是相互的,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情境教学尝试使知识的传授来得更自然,使教学本身更真实,与现实生活更有联系,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

探究式教学把学生置身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使所学新知识能较好地与已有知识构成知识网。

3 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3.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和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生在真实性任务中,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加上任务本身又是整体性、具有挑战性的,因此,在情境中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更容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创造引起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要探究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3.2 讨论、猜想、假设、交流、合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必须先知道了什么,然后才能去做什么。而建构主义观下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思考和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经验与旧经验进行综合和概括,从而建构知识。因此,在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情境下,学生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给定的材料直觉猜想,或者通过集体思考、相互讨论等方式去猜测问题的可能原因和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鼓励学生自觉思考,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并改进探究的过程。

3.3 进行实验,验证讨论得出的方法

探究的过程少不了对假设的验证,学生们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后,就应该按已有的方案去收集数据,进行实验验证或者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模型,通过逻辑推导和计算进行验证。实验验证的过程既是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也是变“接受式”为“探究式”的过程。

3.4 总结归纳

任何一种学习模式都少不了总结和归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对信息的加工、转换进行自我调节,通过同化和顺应完成知识的建构,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学习活动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学习材料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总结和归纳,对解题思路、推理过程、运算过程和语言表述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物理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等等。

上一篇: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研究综述与发展方向的探讨 下一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转移性钙化危险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