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1225例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06-02 03:58:19

吉林市1225例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 我国有2亿多人患有过敏性疾病。为了解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分布情况,为研究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应用生物共振技术对1225例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中阳性率最高的是螨和昆虫(56.08%),其余依次为真菌、鱼和肉类混合物、花粉、香草料和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 过敏原;变态反应性疾病;生物共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85-01

过敏疾病是由免疫机制诱导的高敏反应,是体液(抗体)或细胞免疫机制介导的变态反应。最新的研究证实:自由基对免疫系统的侵害是过敏体质形成的基础。我国过敏疾病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关资料统计:过敏疾病患者现已达到2亿,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于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225例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过敏原检测,由此了解我们临床就诊过敏性疾病过敏原及各种过敏疾病的发病发病率,为防治、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25例患者均在临床确诊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中女性637人(占52%),男性588人(占48%)。年龄最大者71岁,年龄最小者5岁,平均年龄22.7岁。病程15天至31年不等。所有参加检测的患者均停用抗过敏药物、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一周以上。

1.2 检测方法 应用德国MED-Tronik公司生产的摩拉生物共振诊断治疗仪(MORA-Super)对患者进行常见的37大类,1500余种过敏原检测。该仪器采用量子物理波理论,应用生物共振技术,利用区别人体内不同的生物共振信息来检测人体中存在的变态反应原[1]。

2 结 果

2.1 1225例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 见表1。

3 讨 论

医学研究表明:常见的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有2000-3000种,医学文献记载有20000多种,它们通过吸入、食入、接触、注射等不同方式使机体产生过敏现象。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主要条件,大量自由基的存在是过敏发生的根源,自由基氧化破坏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使之受损、变性,机体免疫力低下,为抗原、抗体变态免疫反应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结果导致细胞破裂,过敏介质释放,产生过敏症状,这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重要课题。

目前,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食物及药物过敏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全球患病率达到20%-30%,并呈持续上升趋势[2]。能够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原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过敏原大致可分为:一.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动物的毛发皮屑、室内尘土、尘螨、霉菌等。二.食入性变应原:某些药物、食物特别是鱼、蛋、奶及坚果类等。三.接触性变应原:羊毛、染料、化妆品、乳胶手套、镍制品等。四.注入性变应原:昆虫叮咬毒液及某些药物。而且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民俗习惯、饮食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表现出相应的差异。同时,随着社会的经济及工农业发展,大量新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建筑装修材料、染料等走进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新的致敏原。国外流行病学监测发现,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程度的加大而明显增加[3]。另外,香草料、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消毒洗涤剂、染色剂等日常工农业用品已逐渐成为主要的过敏原。近年来环境污染增加了粉尘浓度也成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主要过敏原之一。

由于我国土地辽阔,自然环境生态差异,气候差异,工业化程度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差异,势必产生过敏源种类的不同,引发各类过敏性疾病发生的比率不同。如:东北的冷空气,云南的阳光直射,都会对过敏人群产生过敏疾病。检测结果证明:本市尘螨和昆虫引发的过敏性疾病占56.08%,为我市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为卫生管理部门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指导工作,医务工作者的诊断治疗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调查家族遗传性过敏体质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通过开展过敏原检测研究全国各地区过敏原的分布比率差异,可以掌握我国各地区的致敏源分布,发病的类型。如:高寒山区与热带地区,城市与农村,山区与平原等的各种过敏疾病发病率,探讨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外界条件,摸索及其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为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研究开发重点过敏性疾病的抗原性,研制高品质标准化的脱敏制剂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清除过敏原,使患者的免疫修复,为治疗选择最佳的方案,对过敏炎症适当地采用对症药物治疗。

通过开展对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的检测,为患者提供了过敏引起的过敏原物质资料。医生为患者提出自我防护意见,增强过敏性体质人群的自我预防能力。通过实施过敏性疾病的防病治病的科普知识教育,在饮食,穿衣,化妆等各方面根据自己的体质做好自我保护,做好预防工作,把过敏性发病率降到最低限度。

通过对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的检测,统计分析工业产生过程中各种气体敏原的发病资料及数量,为国家提供环境治理的基础依据,从而保持生态平衡,为民众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过敏体质的发病率。

通过过敏原的检测可以掌握我国各地区的致敏源分布,为患者提供预防治疗的科学依据,为国家环境治理提供参考资料,可以达到科学指导过敏患者的预防工作减少发病率,为过敏患疾病预防,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过敏原的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向东,黄艳华.量子物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81-82.

[2] 李林峰.接触性皮炎与皮肤变态反应[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53-54.

[3] 李叔考,李永刚,康翠娟,等.11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10(23):915-916.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攻略谈 下一篇:小议历史课件素材的采集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