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文化建设分析

时间:2022-09-29 12:14:27

合作社文化建设分析

[提要] 加强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素质。本文从合作社文化的内涵入手,深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合作社文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合作社文化;企业文化;启示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合作社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1sk748)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合作社文化建设分析——来自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5日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它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合作社的文化建设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其文化建设将有利于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素质。

一、合作社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合作社文化必须反映其本质规定性,是为其成员所普遍认同的基本道德、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的认知系统,表现为组织目标、伦理价值观及组织原则。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具有企业性质和共同体性质两重性,因而作为组织文化的合作社文化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文化,也不同于一般的共同体文化,有着特定的内涵。

具体来说,合作社文化就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相区别的目标、信念、哲学、道德和价值的总和,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其他组织文化有共同之处,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合作社的精神文化是合作社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原则、章程等载体中;合作社的制度文化是规范成员行为、凝聚成员智慧、张扬组织特性的一系列规定和规则;合作社的物质文化是为人所认知,给人以强烈视觉感受的外在表现。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文化氛围等,它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最主要的内容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等。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但是,有企业不一定就有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自觉地培育优良企业文化,克服不良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企业向着崇高目标前进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企业各方面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会带来企业面貌的根本变化,会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风尚,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知名度,进而影响社会、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因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振兴之本,它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一)铸造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为之追求的整体化、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只顾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价值观,就会偏离社会效益的方向,不仅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只顾眼前利益的价值观,就会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使企业发展失去后劲。

(二)创新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的经营思想也称为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对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秩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

(三)优化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等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从本企业具体特点出发,精心优化企业精神,使自己的企业精神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充分发挥企业精神的效能。

(四)弘扬企业道德。企业道德是指调整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

(五)完善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够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科学的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员工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六)树立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注重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品牌体现着一个企业的素质、信誉和形象,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的实践证明,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长久不衰和保持旺盛市场生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七)培育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团体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三、企业文化对合作社文化建设的启示

企业文化有许多合作社文化建设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合作社文化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主要体现在:

(一)从实际出发,促使合作社文化建设成为其发展的核心动力。一是必须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合作社文化在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使合作社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成为我国合作社自觉的行动和追求;二是必须从我国合作社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科学定位,扎实推进,形成特色,努力使合作社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将合作社文化建设与其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有效结合。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和强化合作社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保证我国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从而为我国合作社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二是必须将合作社文化建设与合作社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创新相结合,努力使合作社文化建设与合作社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树立经营文化的新观念,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一是必须树立经营文化的新观念,做到建设文化与经营文化有机统一,不断开创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二是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找准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点,使合作社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段淳林.和谐管理思想与企业文化创新[J].企业伦理研究,2000.11.

[2]刘旺生.论构建企业和谐管理制度[J].当代经济管理,2005.12.

[3]刘永建.常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探讨——基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2009.3.

上一篇:张家口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下一篇:对幸福经济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