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企合作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29 12:04:59

浅析校企合作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激烈的国际竞争日益体现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生的培养要与企业的需求联系起来。因此,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道路在高校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论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意义,重点介绍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校企合作;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31-0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社会需求反映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必然行动。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1]所以,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学生教育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2]

创新创业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大多数人认为创新创业是由新设想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阶段。笔者认为,创新创业就是要让人们“followed”,而不是“following”,也就是说,要被别人跟着,而不是紧跟着别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自己的新思想,走在科学的前沿,挑战技术的极限。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需要把培养模式从“被动型”转为“主动型”。[3]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面对新时期对人才培养能力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在高等教育中必须加快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创新能力教育转变的步伐,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和重要课题。

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是以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前提的,创新创业的过程教会了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在逆境中能够保持一颗乐观和顽强的心,这也将为大学生面对未来漫长的人生路途确立了正确的人生态度。

2.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通过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且通过自我学习、独立思考、自我调节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同时还使学生懂得如何管理团队和财务,加强了学生相互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原动力主要还是在于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职业规划,可以做自己最愿意做、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事情,这也是实现自我价值最佳的途径。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充实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创新创业,这是国家强大与繁荣的根源。美国作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比率一直在20%以上。中国的发展和未来都在于人才,而中华民族的精神永恒则在于大学生旺盛的创造力与创新创业追求。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有利于培养勇于开拓创新创业的精神,把自身发展压力转化为创新创业动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者。[4]

相对于高中生活的忙碌,大学生活相对要轻松和自由很多,这一转变也会让很多大学生无所事事,感到空虚。尤其是大三、大四等高年级学生,学业任务即将完成的同时却也面临着就业或者深造等压力。创新创业将使大学生活有事可做,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校企合作之路探索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通才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端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我国的高校教育也显示出了一些弊端,表现为教学模式单一、教育经费不足、科研条件欠缺、学生创新能力不足。[5]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室、基地,争取到企业在资金、设备方面的支持,实现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向产、学、研共同发展及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转变。[6]我院也积极和光电行业企业开展密切合作,通过企业资金的注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保障。

1.成立“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和制度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是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创新创业这一重要任务,学院创办了光电信息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旨在探索新型学习模式,营造良好的学风,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努力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和科研氛围,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平台。

基地由学院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应用电子科技协会、创新创业中心组成。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领导、统筹和协调学院的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具体负责学生创新基地的整体规划、年度安排、立项与结题审批、监督管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应用电子科技协会主要负责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的基础培训工作以及光电设计大赛等各种比赛的相关工作。创新创业中心下设有培训部、科创部、宣传部、综合部四大部门,具体统筹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创新创业成果。

学院除创建了基地的各个主体部门外,还制定了创新创业基地具体的管理实施办法,例如创新创业团队入驻条件、入驻程序、基地日常管理、相关政策及奖励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每年进行两次团队的考核,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考核汇总,对优秀团队进行表彰。

2.打造精品科研项目和竞赛平台,全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1)“富通”创新创业项目。“富通创新创业基金”由富通集团设立。富通集团创立于1987年,目前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全国民营百强企业以及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也是中国知名的现代化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富通集团三年提供6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我院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富通创新创业基金”用于扶持学生在光电领域开展的创新创业相关科技活动,如设立光电领域创新创业项目、组织相关科技竞赛、举办创新创业培训和讲座等。

“富通”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机构由院务会、专家委员会、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组成。院务会负责制定“富通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管理规定和经费决策等;专家委员会由10~15名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指导工作;学院创新创业中心负责执行院务会的决定,与专家委员会联络,相关活动及经费管理,日常管理事务处理。“富通”创新创业项目按针对对象的学生群体分为“富通”翱翔计划、“富通”成长计划。

(2)“富通”翱翔计划。“富通”翱翔计划每年资助8~10支学生团队。重点在于培育创新创业精英,打造高显示度创新创业成果。成功申请“富通”翱翔计划团队可以入驻“光电信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富通”翱翔计划的对象是优秀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研究生。该计划旨在鼓励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激励创新创业精英和创新创业成果脱颖而出。“富通”翱翔计划由学生自主申报,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立项。在培育过程中,开展初期、中期检查和最终答辩。该项目资助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3)“富通”成长计划。“富通”成长计划由学院学生科组织实施,应用电子科技协会提供技术支持,每年资助约100支队伍,是面向低年级开展的群众性、科普性科创活动。

“富通”成长计划的对象是大一、大二学生,学生自由组队参与,每队3~4人。该计划旨在帮助同学们学习电路制作的一些基本方法,熟悉电子设计的工具,掌握电路调试和测试,从而增强学校科创氛围,激发低年级学生参与科创的积极性,提高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富通”成长计划主要由电子设计讲座、电子设计实训、电子设计比赛等几个环节组成。

(4)“新飞通”光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是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部分著名高校共同承办的一项大学生专业学科知识创新与设计竞赛。由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主办、光电学院创新创业中心和教务科承办的科技竞赛活动――“新飞通”光电设计大赛旨在为全国赛选拔优秀队员,通过竞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大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新飞通”光电设计大赛的题目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背景,兼顾了目前光电类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新技术应用的趋势,同时与产业界实际需求较好地挂钩。竞赛具有理论设计和实践制作两个阶段的明确要求,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实际设计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在2011年度“新飞通”光电设计大赛中,学校共征得17个赛题,最终评选出“自动调向太阳能接收充电检测器”、“简易无线扫描笔”2个题目作为正式比赛题目。参赛的队伍以我院学生为主体,共有来自全校的65个队伍参赛。根据作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奖,评选出具有创新性、作品性能优良、突出的作品。

三、结束语

这些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为学生带来了很多益处。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参与这些项目或竞赛时,学生带着实际的问题去学习和思考,避免了因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的全程包办而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少的问题。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可以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发展最前沿,从而拓宽视野,增加了对学科研究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创新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第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培养计划一般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是对专业学生制定的基本规格和要求的总体方案,不可能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参与科创活动和项目竞赛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发自身潜力,增加获取信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师震.高校大学生科创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消费导刊,2007,(3).

[2]刘沫,陈海宁,陈晓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2,(3).

[3]陈朝晖,王瑛.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与主动实践理念探析[J].高教论坛,2008,(4).

[4]周晓梅,刘跃华,罗志勇.浅析“创新基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

[5]邵秋萍,刘标.从教育与科技创新谈校企合作的意义及模式[J].交流与探讨,2003,(3).

[6]徐辉,郁汉琪,朱军,等.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

上一篇:印度的外交迷雾 下一篇:华富保本攻守兼备 低风险同样收益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