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投资结构分析及相关会计影响

时间:2022-09-29 11:32:18

中国居民投资结构分析及相关会计影响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经济体制和结构均发生了重大改革,我国居民投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集中阐述了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投资结构转变的现状、原因、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以及这些结构变化带来的相关会计影响。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分类说明了我国居民投资结构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现有居民投资结构产生及变化的经济影响。第三部分,剖析了现有居民投资结构产生的会计准则改革。第四部分,就我国现在现有居民投资结构的不足之处和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同步化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进一步向国际化发达国家方向进步,从而对我国会计体制的改革也起到积极的导向影响作用。

[关键词]居民投资 理财产品 会计准则

一、我国居民投资结构现状分析

1.总体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我国居民生活日益富足,手上的“闲钱”渐渐多了起来,投资规避风险的理念逐步在普通群众心中建立了起来。为了保值增值、获得收益,投资理财愈加受到关注。因此我国居民投资理财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1992年~2000年,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加快转型阶段,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但是彼时的国民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投资意识,投资方式单一。2001年底中国个人金融资产投资在的现金、银行存款和金融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2%,71%和15%。2002年之后,国民投资结构朝多元化发展。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在2008年对中国居民投资情况的调查中得到的数据,中国居民在某些投资领域已形成较大规模和共识,储蓄依然是国民理财中占比最大的,其他投资产品如房地产、股票、投资性保险、基金分别占比66%、34%、29%以及22%,与以往单一、小规模投资状况相比,显现出居民投资的良好势头和庞大空间。发展尤为瞩目的房地产,股票和保险行业同时推动着相关会计计量交易准则的改良。

2.结构分析

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人均投资差距较大,收入越高的家庭对投资市场环境和投资政策的敏感性越高、投资意识越强,投资支出也越高。

(1)低收入人群。主要群体构成是广大农民,受传统观念、金融市场滞后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农民的理财观念单一,其中储蓄这一项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

(2)中等收入人群。一般为工薪阶层,他们对以股票、基金为主的投资理财工具正表现出越来越高涨的热情,但是存款仍然占据很大比重,也会较少的保险和房产这些比较保本型的产品。如今大众理财的主要目的是让财富保值增值,抵御通货膨胀。

(3)高收入群体。投资更加多元化,从低中高收入三种人群的比较来看,富人的存款数据是被调查群体中最低的,他们更加倾向于股票和外汇。近年来,投资于股票、基金分别为29%和10%左右。除次之外,外汇也得到高等收入群体的青睐。据调查,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拥有外汇存款的比例分别达56%、32%和21%。而今黄金,艺术品,房产投资也成为他们的选择。

因不同文化背景和经济实力差距,中国人的储蓄比例太高,而发达国家居民有更多的人选择投资类金融资产。中国居民的大部分投资都放在了通货和存款上,占到了80%以上,其它金融资产所占比例都不超过10%。发达国家的居民投资则显得比较分散和均衡,每一种金融资产都有一定的投入分额。

3. 特点分析

(1)储蓄比例呈下降趋势。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流动的现金才能带来价值。对于每个投资者来说,储蓄比例的减少不可不谓为一种良好的趋势。说明投资者有意愿积极管理自己的资金,带动如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

(2)金融,证券市场和保险业空前繁荣。就证券而言,购买债券和股票依然成为新潮流。无论资金多少,现代社会人人都会在证券市场上参与一把。而保险行业更是保守的中国居民最佳选择。中国居民在近几年保险的投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2009年,中国保险市场以1630470亿美元的保费收入位居全球第七位。作为刚刚起步的保险行业,市场远远没有饱和。2012年的保险行业监管将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和"六项日常监管工作"展开,预计未来十年将成为投资产品的中流砥柱。

(3)实物投资热情高涨,房产投资仍然炙手可热。据央行的2010年第4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房地产投资”以26.1%的相对高值继续成为居民投资首选。寿险公司的利差空间将逐步扩大,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因此目前寿险行业投资时钟已经敲响。中长期债券收益率稳步上扬的趋势进一步确立,而同时升息不会很快到来,保单资金成本将基本稳定。因此寿险公司利差空间将扩大。另外,由于寿险业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完成,保费增长使得保险公司投资的选择空间和收益率水平将获得稳步提升。”

(4)理财渠道狭窄,风险分散程度小。尽管近年来证券,保险和其他新型投资产品在崛起,然而我国储蓄率仍然偏高,且投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风险的分散程度小。在1997至2006年间通货和存款占到80%以上,而其他各类金融投资产品都未超10%。2006年后情况好转,但仍然未调节到最佳资本结构。

二、现有居民投资结构产生及变化的经济影响

1. 居民投资结构的非平衡化使得部分投资板块出现泡沫

(1)股市泡沫。所谓泡沫就是指交易量巨大且价格显著偏离内在价值。随着各大城市限购令的出台,大量资金涌入股市,造成股价哄抬暴涨。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市场下,semi-strong的市场能有效地由市场供求决定股市走向。而现今在政府的干预下会导致人为操控的不良后果。2010年我国GDP持续大幅增长但股市却成为仅次于希腊的倒数第二。

(2)房地产泡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认为:房地产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泡沫过度膨胀的后果是预期的逆转、高空置率和价格的暴跌,即泡沫破裂,它的本质是不可持续性。

上一篇:外汇会计风险及防范分析 下一篇:2012届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