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差生的转化技巧

时间:2022-09-29 09:53:20

天有阴与晴,月有圆与缺,班级中学生的成绩也同样如此。有的学生成绩突出,有的学生成绩落后。落后生就是我们说的差生。作为教师都不想遇到差生,现在教师的评职、晋级都要与教学质量挂钩。可是作为教师遇上差生也是难免的。最近几年,农村包围城市,乡下学生大量涌入县城,有的学生成绩跟得上,而有的学生成绩跟不上,班级里差生的比列在逐渐增多。差生的转化工作也成为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根据本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就差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查找原因,对症下药

医生治病需要先诊断病因,病因找到了才好下药,药下对了病人才能很快康复,转化差生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些差生是行为习惯差造成的。面对这类差生,作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教师要有耐心,要常抓不懈。学生有了好的习惯,上课便能专心听讲,作业便能认真完成,课后便能用心复习巩固,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山区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最大的差距就是在习惯上,如果好习惯养成了,那么聪明上是不逊色于城里的孩子。有些差生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所致。有些学生来校学习,那都是父母的意愿,自己本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每天坚持进教室都是为了应付。面对此类差生,就要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加强教育。一方面对孩子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另一方面针对孩子实际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通过讲科学家成长的故事,激发孩子为家乡建设而勤奋学习的热情;给孩子推荐一些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让孩子看到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所产生的奇特效果;给孩子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让孩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通过实践使孩子们懂得认真学习、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是一个人未来生活与工作的需要,从而让孩子们自愿、主动的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2、选取优点,因势导之

差生的缺点很多,暴露的比较充分!但绝不能有缺点而觉察不到他们的优点,要善于选准他们身上的优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发扬下去并因势导之,促使其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思想的立足点之一。使他一方面成功,使他受到鼓舞,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长处。例如谭洪,人们的印象是有他的班,班上必大乱,无他耳根清静,但通过我的细心观察和了解,发现他的两个长处。喜欢体育运动和看小说,并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于是,我在班上办了一个“故事角“让他来负责,学校搞体育活动由他全面负责,结果“故事角”办得有声有色,参加学校里的体育比赛次次榜上有名,慢慢地他热心工作和学习,绝少和社会上的“伙伴“交往了。

3、给学生以宽容,尊重学生人格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无疑是对宽容最为生动的注释。我认为:我们教师宽容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教育无比崇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是优秀生有点缺点,教师会对他宽容、谅解,但对待“差生”,教师未必能做到宽容的态度。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缺乏宽容的气度,而无法与学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其实,“差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方面表现比较差,受到的批评自然也比较多。父母的训斥,同学的讥笑,教师的挖苦,这些在他们看来已是家常便饭,教师没有技巧的批评,会更增加他的逆反心理,更加封闭自己。相反,如果我们能对他们出现的错误有足够的耐心,能以宽容的态度处理问题,尊重他们的人格,换取他们的信任,学生自会放下心理包袱,向我们打开心扉。

4、大胆批评,助其健康成长

赏识教育提倡正面肯定,以表扬为主,但对学生的错误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仅要批评,还要大胆地批评,但应该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像“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太笨了”,“你是社会的渣子”……这样挖苦、讽刺的批评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更加自卑,破罐破摔。批评的原则应该是对事不对人,这是大胆批评的奥秘。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更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赏识教育的批评要给学生这样的感觉:你犯了错误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正,你还是好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才能健康成长。

5、把握好“度”

课堂教学中,利用赏识及鼓励性的话语,既体现出对学生的一种关爱、尊重,又可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可在课堂听课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教师对赏识、鼓励性语言滥用,给人做作的感觉。如:有的问题非常简单,答案已经很明显,此时教师还夸张地说:“很好,太好了!”有的学生的回答存在明确不对的地方,老师同样不置可否地说:“好,棒极了!”诚然,老师这样做是为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我认为这样的赏识太廉价,时间长了,非但起不到鼓舞学生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变得麻木,甚至后果更糟,它可能会让学生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赏识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过度的话,只会适得其反。

6. 以常帮不懈为巩固手段

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育转化差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后进生自身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低,其成绩出现反复会是在所难免的,教育学家魏书生曾说“淘气的学生在几年的淘气史中,有过上百次拒绝良言相劝,会有过上百次的自食其言,会有过上百次逃避父母管教,会有过上百次敷衍老师。我们某一次的成功教育来说,只要不是第一百零一次拒绝、敷衍,只要有了一步朝前面的跨越,就很不容易了”所以班主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切忌操之过急或灰心丧气,要以最大的恒心和耐心,坚持教育的连续性,持之以恒,引导差生不断进步。由于差生在学习方面不及优生,很难体会到优生在成功时的喜悦心情。这就要有意识的创造机会,让差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长期如此,差生会逐步树立自强、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转化差生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差生,并用我们浓浓的情、厚厚的爱去开启差生的心扉,差生决不会是铁石心肠,更不会无动于衷。

上一篇:注重五心引导 培养创新品质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