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日语教学探讨

时间:2022-09-29 09:44:59

基础日语教学探讨

【摘 要】日语成为近年来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学习语言。本文根据目前高等院校学生日语学习现状,分析研究面向高等院校学生,日语作为选修课程或者是二外学习的基本教学方法。

【关键词】基础日语;学习;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日资企业对华投资,日语人才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为顺应潮流、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很多高等院校开设了日语专业,或者是将日语作为第二外语或者是选修课程,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很多高等院校,学习日语的学生绝大多数以前是没有学过日语的,更谈不上有日语基础了,学生需要从零开始系统地学习日语。而且因为日语不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自然很少,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日语知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学生学习日语现状

笔者目前所带的班级,全校性选修课2个班,共有学生大约120人左右。但是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大部分同学通常会出现以下情况:(1)虎头蛇尾。通常是刚开始上课的前几周人人信心十足,学习兴趣很浓,然而,能坚持到最后的同学寥寥无几。(2)过眼即逝。这次课上的内容,到了下次,全部又还给老师了。因此,不得不在上新课前又花大量的时间复习旧的内容。(3)哑口无言。日语其实跟英语一样,都需要发音准确,但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不愿意开口,老师领读单词通常都不能很顺利地跟读下来,更谈不上流利地朗读句子和课文了。

二、简析这种学习现状的成因

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开设日语专业或者是日语选修课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况且面对一门新的语言,作为选修课或者二外学习,课时少,每次课讲授内容多,一时让一些学生望而却步。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初级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对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有一定的了解,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全面提高日语运用能力打下基础。所以,对于面对这种较高要求的教学目标和基础薄弱的学习群体,必然出现厌学、不愿意开口、不能坚持到最后这样的情形。

三、基础日语教学方法

我们这里所说的基础日语教学的对象是高等院校参与选修课程或者是作为二外学习的学生。由于学业时间短,想要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让他们从日语最基本的发音学起,一直到能够流利运用,是并不切实际的。(1)语音学习阶段以模仿为主。作为选修课,学习日语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学过日语,对日语没有感觉、对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基本是一无所知。在教授假名时,可以用唱歌的方法来让学生尽快掌握五十音图的顺序和发音。《あいうえおの歌》是一首掌握五十音图的歌曲,简单易学易记。学生基本会唱《あいうえおの歌》时,教师再逐行逐个假名进行抽查纠音。在抽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跟着老师发音时能正确地发出所有假名的发音,可轮到他自己独立发音时,由于受到母语和方言的影响,有些假名的发音就开始发生偏差,甚至混乱。如假名[し]和[す]、[な]和[ら]、清音和浊音的发音常常混淆不清。此时,老师要及时纠正,并给他们鼓励和信心,当学生能正确发音时予以表扬,让他们尽快掌握假名正确而纯正的发音。(2)词汇学习要归纳对比。基础日语的学习有很多基础单词要掌握,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授单词时要给学生信心,首先让他们明白:踏实掌握五十音图和单词的发音规则就能快速掌握单词的发音。对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单词要解释,同时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单词活跃课堂气氛。如“娘、大、丈夫、大丈夫、汽、老婆、春雨、手、人参”等这些看起来和中文的汉字一样的日文汉字,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时,与汉字字面上的意思完全不同,它们表达的中文意思分别是“女儿、够呛、结实、不要紧、火车、老太太、粉丝、信、胡萝卜”。当学生们了解到这些单词的意思时,觉得有趣,课堂气氛会活跃起来,对日语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而兴趣恰恰是打开求知大门的钥匙。有了求知的欲望,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离学好日语就不远了。(3)课文学习以朗读、背诵和换词练习为主。基础日语课文虽然简单,但涉及的语法比较多而复杂,在课堂上进行所有语法解释既消耗时间又比较枯燥,学生一下子也记不清掌握不了,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只需要解释一些重点的语法,让学生知道句子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让学生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与此同时就课文中出现的句型做换词练习。如最基本的句型“名1+は+名2+です”,老师可以给出一个例子,然后让学生模仿,进行换词练习。老师可以说:「私は教です。学生可以换词成:「李さんは学生です。小野さんは日本人です。……单是「~は~です这个句型就可以让全班学生每个人都造一个句子。让学生带着成功的喜悦去学习,就能提高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参 考 文 献

[1]陈佳.初级阶段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9)上

[2]陈红,徐丹凌.大学外语“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28(5):101~103

上一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创新教育与观念创新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