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2-09-29 07:29:32

生物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思考

当今的世界需要综合性人才,综合性人才不可忽视的一项能力就是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生物探究能力是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鉴于当前生物学科探究能力培养的需求和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开展此方面的进行研究。

一、探究能力概述

人们在进行探究时需要应用不同的探究能力,探究时所应用的探究能力也并非一成不变,但是却有其共性。

1.探究能力

在教育领域,人们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理解已达成共识,广义上是指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追究的能力均可称为探究能力。狭义上的探究能力普遍认为是作为人们探索、研究自然规律和社会问题的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属于能力中的特殊能力。探究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能力,在探究时探究能力会随着探究的对象不同、探究者的智力和年龄阶段的不同、探究者对探究对象认知的不同、探究者探究目的的不同,探究者的价值取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2.探究能力的类型

按学科的不同,具体有言语探究能力、生物学科探究能力、物理学科探究能力、化学学科探究能力、历史学科探究能力等。学生进行不同学科的学习时,需具备相应的探究能力。生物学科进行探究时,除需具备相应的生物学科特殊能力,如生物统计分析能力、假说演绎能力等,还应具备各类探究能力共有的一般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按人的生长发育划分有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等;按求学阶段划分,有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等。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探究能力的特点不同。

青春期(12~19岁),处于中学求学阶段,大致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2~16岁,大约在初中阶段。此期青少年在智力层面上反应快速而准确,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演绎能力也有长足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在情感层面上,情绪波动大,时而激昂时而无精打彩;在活动中,主动性、积极性和自制力明显增强。第二个阶段是16~19岁,属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科学世界观开始形成,但易受情绪影响,对问题的看法常有一定的偏差。

3.中学生物学探究能力的构成

根据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八年级、高一和高二年级的生物学科教材中有关学生探究能力的初步分析,笔者认为,中学阶段学生生物学科的探究能力由相应层面的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三方面构成。

能力层面有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注意力、持久力等。态度层面有: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勇敢、乐观、开朗等。情感和价值观:真、善、美的情感、对生物学科的喜欢、热爱、自豪感、使命感、成就感、超越感、受挫感、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等。

二、对中学生物学探究能力培养方法的思考

1.处理好能力培养与教学时间的矛盾

对于中学生物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处理好能力培养与教学时间的矛盾。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生物学课程的三维目标的构建,即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生物学观点和科学世界观、科学的态度情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意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中的观察、测量、分类、逻辑推理、预测和实验等技能的培养。

兴趣小组活动主要是课余进行,易于实施,是中学生生物学探究能力培养中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作为探究能力培养的一种补充。同时很好地解决了时间和教学及能力的培养的矛盾。如生物园地中农作物的栽培。学生对此充满好奇,经引导可培养学生的观察、测量、分类、逻辑推理等能力。又如学生在播种后,发现小苗刚出芽时长势很好,几天之后,生长速度就慢了,而相邻地块中的小苗生长速度较快,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观察,接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查阅资料后,再观察,然后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做出9种假设:①种子的品质影响长势②地块中石头太多影响长势③土不够松软影响长势④小苗太密影响长势⑤天气太冷影响长势⑥缺水影响长势⑦缺肥影响长势⑧光照影响长势。通过设计、实施实验证明假设是否成立,并进行交流实验结果、结论等活动。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亲身体会了生物科学探究的艰辛,学习探究的方法,探究能力得到提高,生物科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再仅仅是停留在文字层面的知识,而是具体、鲜活的了。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兴趣小组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知识体系,也要让学生了解完善这一知识体系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确实对生物科学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

2.开发校本课程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意识、系统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模式一:依托现行教材,以正常形式的课堂教学为主,以校本课程为辅,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此种模式虽说较稳健,且在教学上有很好的改观,但是没能很好的解决前述学生分层多样化与教材单一的矛盾,也没有体现出校本课程的优势。模式二:紧紧把握生物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专家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对生物课标教材进行改编,这会使得教材操作性更强,目标指向性更明确,也更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模式三:将模式一和模式二结合起来,

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当然,学校、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校本课程建设时应精研生物课程标准,把握好方向,建设开发校本课程时,要注意及时进行反思,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结合实际,注意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更应注意的是不要为了开发校本课程而开发课程,防止本末倒置。要认识到,课程是载体,主要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此外,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探究能力构成涉及各个学科,所以其培养不应局限于一门学科、一种层次,要注意各学科全面均衡发展。在探究时,也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设计探究活动,避免“高、大、全”的探究活动。还要避免强行加入大量与探究活动无关的元素,从而淡化了主体。还应摆正位置。如前述“学生在探究小苗为什么长不大”时,如果此时教师先分析了各种可能性,再让学生探究,则有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个方面是教师将可能的原因都分析了,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能力的培养,进而弱化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力度;另一个方面,由于教师的过早介入,且介入方式有误,使得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探究的主动性发生了改变,转变成教师提出可能的原因,要求学生进行验证,这样学生探究的态度、情感就会发生改变,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学生生物学科探究能力培养中是学生学习、探究的观察者、技术提供者、评价者,而不是讲授者,这样有利于探究能力中态度情感层面的培养。

总之,探究能力是综合性的特殊能力,对中学生物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中学阶段学习中。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观察、分析学生的需求,依据实际进行调整;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实施时要注意从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几个维度对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处理好教学周期与时间的矛盾,结合本校实际有意识、系统的开发校本课程,以利中学生物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中学数学中有关对称的知识与思想方法 下一篇:幼儿园幼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