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办学理念内涵 提高素质教育实效

时间:2022-07-05 06:39:13

丰富办学理念内涵 提高素质教育实效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创新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高等教育对高考选拔人才的多样性进行了多年的探讨,笔者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对人才的选拔模式在各中学会广泛开展,结合我校近几年在自主招生的探索,谈谈做好自主招生的意义、思路及关于自主招生考试的备考建议与策略。

一、做好自主招生、保送生考试有利于促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开展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发起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再反思,如何培养更多、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2004年来,各试点高校积极探索大学自主招生,保送生考试等招生已成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补充,引导普通中学提高素质教育实效的再思考,那么,如何在中学中做好自主招生?

一方面,在清华北大每年的高考录取中大约有75%的学生有各类的加分,其中有自主招生加分就占40%左右的比例(今年稍有下降),而这些各类加分在清华北大提档录取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比例仅占25%左右,绝大多数的加分只是在安排专业录取时给予一定分数的优惠。如果您的学生具有冲击清华北大的实力,但没有任何的政策性加分,即属于25%比例的光凭裸分实力去冲击清华北大的考生,您就会觉得这样报考清华北大风险太大、压力太大了,本来报考清华北大的考生中就没有几个能确保自己一定能考上,即使考生裸分已经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线,但在专业安排上依然不占优势。因此,针对这一类的考生笔者的建议是他们非常有必要参加自主招生。另一方面,北大从2009年开始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清华也于2011年推出领军计划,这两个方案学生都不用参加笔试直接进入面试,通过者则获得较大幅度的降分录取的政策,当然能获得这两种资格和中学长期以来的办学质量有直接相关,中学在这一方面要努力,有所作为。

总之,自主招生考试的成功对学生高考将起到了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自主招生考试也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视野;自主招生考试突显中学和大学之间的双向选择,对学校的对学生的多元化培养和前瞻意识的增强大有裨益。

二、自主招生考试和保送生考试内容和高考内容的区别

近年来,自主招生试题进一步向学科竞赛靠拢,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自主招生与学科竞赛将会出现大幅度的“重合”情况,从教育发展这个角度来讲,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只能说明自主招生从一开始的变化多样,真正的去用一些有意思有挑战的想法去考察学生,变成了现在的逐步有规律可循,并且和竞赛并无两样;但是从高中生备考这个层面来讲,这件事反而使得备考更加有规律可循,似乎接触学科竞赛成为了自主招生获得优秀成绩的必经途径。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适时调整育人方向,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才能培养出富有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为此,我校在“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确立了学科奥赛教育的三维目标:以奥赛带动学科竞赛,发展学科特色教学和竞赛特色项目,提升办学层次;在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对特长生、优秀生的培养,让不同兴趣、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拥有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另外我校特别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展,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顺利通过自主招生的面试大有帮助。

三、我校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主要思路

结合我校近几年在自主招生考试方面的探索,笔者对自主招生考试的备考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多方了解、打好基础、及早准备。自主招生考试越来越有小高考的趋势,试卷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如果出现在高考试卷中,也并不让人意外。用到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绝大部分也都在高考的范围之内。准备高考和准备自主招生应该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一旦有意参加,就要尽早准备,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面的拓宽,对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选考部分)都要认真对待,不在知识体系上留漏洞,最好能在高二下学期就开始准备。

第二,适当拓展。自主招生毕竟不是高考。不管是试题的风格还是难度,都与典型的高考试卷有所不同。如果学生接触的少,考场上会很不适应。还有一些在高考范围边缘处的知识,比如三角函数中的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还是应该予以掌握的。有少部分同学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裸考”上阵了。这样的话,最终“打酱油”的概率会很大。多学一点知识,多接触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多联系,多总结,才能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有所斩获。这里所说的拓展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模型的拓展,而不是题海式地大量练习难题。由于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恰好在高考一轮复习之后进行。不可为自主招生备考孤注一掷,影响了正常的高考复习,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备“自招”促进高考,在高考备考中有自招意识,高考为本,相互促进,对高考中的专题复习适当拓展,注意丰富知识内存,有效提升迁移能力。

第三,多做真题。从近几年自主招生的试卷来看,试题的风格、难度、考点都较为稳定。考试之前,将往年的真题吃透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清华北大的真题,进行认真演练。通过纵向演练(针对不同年份的真题)找命题趋势和热点,在做题中寻找知识缺陷(包括部分超纲的知识如质心运动定理等),适时进行必要的补充、拓展和归纳。由于自主招生命题不像高考那样严谨、正规,已经出过的题型和知识点很容易重复出现,比如说,2008 年北大考了一道题,求边长为1 的正五边形的对角线的长,而2010 年的“北约”试卷中,将这道题稍微改编一下,又考查了一次。今年则是再次出现了圆内接五边形的一道题目,而这道题直接可以使用圆弧的相等推出来。再比如浙江大自招关于斜碰的考题连考两次,电路的等效电阻问题、弹性碰撞的速度公式等也曾多次出现。这些都为备考提供了线索,便于我们“顺藤摸瓜”。 对于北约的考生来说,对数学物理特别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接触一下竞赛,但是重点在于培养兴趣、拓展视野、锻炼分析和理解能力,而不是记忆超纲知识和反复的计算;同时对于不学选择竞赛的同学可以在课内学习的时候注意基本知识的拓展和迁移。对于华约的考生,把握考试中不变的重点,针对性的增加熟练度较为重要。

第四,学生互教,自学为主。合适的辅导材料犹如一位良师益友,让你少走弯路,而与自己信任的同学结成强强联手的互学联盟,分块承包,合作交流,则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叫做合作学习。自主招生备考是个别学生的事,为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建议教师采用“道尔顿制”组织教学即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布置学习内容和主要任务,学生各自主动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以不同的教材,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难题可以由学过竞赛的同学(成为“导生”)帮助其他同学完成,“导生”是教师的助手,学习的“导师”,我校根据学生参加奥赛的情况,分别承包不同学科及不同章节任务,可以多人负责不同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地掌握学习的速度和时间,并可与教师和同学研究讨论。学完阶段性专题,进行阶段性模拟考试,同时注重纠错讲评(可以是学生互评),使所有参与自招考试的同学得到了帮助,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师生同益。

第五,关注时事,增强表达和应变能力。整个自主招生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招的另一重要环节是面试,所以笔者建议考生们:一,要对自己的口述应变能力有所准备,考生们可找些话题做一些即兴演讲的小练习,找些适合演讲的材料,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在校内找些要好的同学进行分组辩论训练;二,考生一定要“多闻天下事”,多了解一些涉及民生、经济、环保的话题,尤其要注意平时的报刊等新闻阅读,如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公司的走向、欧债危机、医疗改革等。据参加北大自主招生回来的学生肖泽中说,由于他平时常看报纸,这方面的内容比较熟悉,因此做题时只是大致浏览一下文章便开始做题,比别人节省了好几分钟的时间,同时也为面试多开拓了视野 ;三,考生一定要注意英语听力的积累性训练,考生要多听BBC、VOA,充分领略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在趣味和实用中备考。有意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同学每周适量读China Daily, 21st century等英文报纸或者定期浏览或等英文新闻网站, 并把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时事词汇加以积累、背诵,这些词汇在时事类型的阅读当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大,有些高校的部分面试要英语对答,这些训练也是很有帮助的。

近年来,自主招生考试和制度的变化对各中学毕业生有着重要影响,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高校自主招生对中学素质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拿我校来说,通过自主招生等形式被提前选拔逐年增加。录取的途径多元化,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法也就形成了。每个学生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就会去规划准备,怎样的道路是最适合自己的,同时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自主招生对中学培养多元化人才和素质教育的推动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笔者相信未来的自主招生选材模式一定会更加完善,在沟通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方法上会更加合理顺畅,面向学生特长发展和准确定位会更加凸显,参加高校自主选拔的学生将越来越多,这将是自主招生的一个发展方向。

上一篇:探索学校食堂管理的新模式 下一篇:中学数学中有关对称的知识与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