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木做梁 曲木做犁

时间:2022-09-06 10:48:02

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他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都了如指掌,并据此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也常有不同的回答。孔子的因材施教的主张,是一条宝贵的教育经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柳斌同志在《三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所说:“转变教育思想应着重提出两方面: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乃总法则。”可见因材施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养成健全人格必须遵循的一条很重要的教学原则。

一、农村中学因材施教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已开始发生变化,很多农民离开自己的家园,开始往城市发展,他们留下自己的儿女在家里,或是交给爷爷奶奶,或是寄在亲戚家,以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空前增加,给教育也带来很大的影响。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更是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新旧撞击之下,就产生出一些教育问题。在平常的深入课堂听课以及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总结农村中学因材施教的现状主要问题如下:

①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昏昏欲睡。

教师一言堂,从上课伊始就开始讲,自我陶醉在课堂中,自演自练,从未与学生进行交流,而对初中生来说,这种填鸭式的讲课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结果只能是不知所云,恹恹欲睡。

②照本宣科,“二道贩子”式的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按照教参的思路和要点循规蹈矩地控制着课堂,学生的观点若有和这些内容不一致,有自己的不同观点,教师也不敢进行探讨、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不敢越雷池一步,教师成了参考书和学生的中介,索然无味。

③课堂结构单一,不敢创新。

很多老师已经习惯自己的教学方式,一进课堂就是开始其三部曲的结构,要么读读讲讲,要么先练再讲再练,每节课都是重复其已根深蒂固的模板,学生在如死水般的课堂里,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了。

二、农村中学因材施教的策略

针对上述现状,以及农村中学的实际,我校不断进行探索,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立足学生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作业布置都必须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和教学策略,也就是要实施因材施教。

1.尊重学生,面向全体,体现个性。

(1)让学校全体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在《教师法》的范围里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热爱学生,不让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因为其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受到伤害。俗话说“龙生九种,各有不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位学生能健康成长。尤其是对班主任,我们更是要求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促进多样化人才健康成长。

(2)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有特长的学生能尽展其才。学校每学年都有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让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现他们的光彩;还有通过社团活动,让有爱好、兴趣的学生能发挥自己,有自己的事情可做。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少年,教师有责任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施展才干,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情况,力求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家访是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是很有道理的。父母对子女的评价虽然有偏心的成分,但毕竟对孩子了解,与家长交流能够获得许多学生的情况,家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正如唐朝文学家韩愈的《马说》里指出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我们确不能因为对学生的不了解,而使学生的才华被埋没。

我校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必须对每个学生都建立个人档案库,跟踪学生的思想学习表现,一直到毕业;同时要求做好家校互动交流表,能够和家长做到信息互通,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动态变化,“重视家庭教育”,我们一直坚持学校的教育只有在和家长充分互动起来,才能顺利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学生也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

2.转变方式,承认差异,智慧教学。

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必须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看到学生间的差距,实施分层次教学。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需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更能发挥学生参与意识、主动意识。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有差异,在差异中推进教学过程。学生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基础、情感、心理、兴趣入手分析,在一个班级里,学生参差不齐,他们各有自己的个性,我们不能要求都一致。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班级学生的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这些差异。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类教学,不会因为是优等生而宠爱,抑或因为是后进生而冷落,不管是哪一层级的学生,我们都应给予公平的爱,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并以此为依据去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工作,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因生而异,智慧教学。新课程提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学中,我们要能因势利导,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做到“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的效果。我校大力开展“智慧课堂”的课题研究,发动全校师生围绕“智慧课堂,有效教学”的主题去研究实践,充分发挥课堂的实践性,让学生能更好融入其中。

课前,要求教师要做好“三备”,特别是备学生这一环节。只有教师们做到心中有学生,他们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融为一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差异,分层定好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课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做,分层提问题。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层次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因为问题的难度而无从下手,也不会因为问题的简单而毫无讨论价值。

课后,必须让学生对课堂能再延伸、深化,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事做。因此,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必须让学生有可选项,不能“一刀切”,同时能让学生与生活相结合。

“智慧课堂”是我们学校的重点课题,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真正让“智慧”在课堂中闪闪发光。

综上所述,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好好“因材”,因势利导,恰当“施教”,直木做梁,曲木做犁。“教育学生犹如开垦一片荒地一般,需要教师的耐心、信心及爱心的滋润与浇灌,才能辟荒地成良田,化光秃为青翠”,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基于快乐教学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加强教研精细管理 改善农村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