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还是静养?这是个问题

时间:2022-09-29 06:55:12

运动还是静养?这是个问题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是古人却主张在“静中养生”,这让很多人感到了一丝困惑。即便是在喜欢运动的人群中,也是有的人非要大量消耗体力、出一身汗才觉得爽,而有的人则喜欢配合呼吸、缓慢动作即可。那么,生命到底在于运动,还是静养呢?

运动需适度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把一向坚持锻炼的佟阿姨困在了家里,可她还是在地板上把新学的健身舞又跳了两遍。“每天都跳,习惯了。”佟阿姨是个运动达人:每天清晨都在小区里散步、到广场踢毽子;晚饭后还坚持“大步走”,和其他老伙伴一起跳健身舞,每次都在2个小时左右。看到母亲天天一身大汗,佟阿姨的女儿有点担心,“我妈的血压一向都有点高,我们劝她锻炼时间缩短一点,可她就是不听,真让人头痛。”

俗语说:“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古代名医华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自创了“五禽戏”,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达到锻炼的目的。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经常从事有氧运动、低度运动的人,较平时不运动的人,患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低2倍,平均寿命长4到5年。

运动虽然有益健康,但中老年人也不可一味蛮干。陈老先生退休之后闲不住,登山远足、打球跑步,那股子精神头连年轻人都自叹不如。可惜好景不长,在一次马拉松业余大赛上,他虽早已感到体力不支,却一直逞强坚持,结果造成膝关节损伤,关节腔积液,躺在床上足足休息了半年之久。

其实长时间从事激烈运动,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旺盛状态,反而会加快器官组织的磨损与衰老。国外一家保险公司曾对5000名运动员做过健康监测,结果发现不少运动员50岁左右就患了心脏病,多数人的寿命不及普通人。美国著名的运动医学家詹姆斯·菲克斯在50岁时就在一次超负荷的跑步途中死去,这些反面事例都说明过度运动无益健康。

静养要节制

一些老年人喜欢以静养的方式安度晚年,在他们看来,静养就是卧床休息,不但可以获得健康,还能延缓衰老。其实,静养绝不等同于静止不动。这里所说的静,其实应该理解为养心。古人云:“精神内守,病安何来。”自古以来,和尚、道士大多健康长寿,这与他们经常坐禅入静不无关系。而作家、书法家、画家和科学家这些以静态工作为主、心静却脑动的人,活到八九十岁也较为多见。

90多岁的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奉行“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年近90的漫画家丁聪先生的养生秘诀是“吃肥肉、不锻炼”,可谓乐观静态养生的典型。

对老年人来说,静养不是整日生活在寂静的环境里,也不是吃过饭就急着上床休息,更不是整日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任何人如果坚持静止不动,不但会减缓新陈代谢,还会削弱各器官的运转功能,更谈不上祛病延年。国外曾有人做过试验,身体健康的青年人在床上静卧20天后,心脏功能下降70%,血压也降到危险程度,肌肉力量极度衰退,整个人仿佛生了大病一样无精打采,因此过度的静养对身体也是有害无益的。

养生贵在动静结合

在古往今来的那些寿星中,有许多一生劳作的农民,也有诸多每日静坐的高僧。长寿之道,秘诀究竟在哪里?以动养身,以静养神,只有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健身养心的目的。

研究显示,习惯于静养者在剧烈活动期间或之后短时间内,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会增加100倍,比每星期锻炼5次,或5次以上者几乎高出近50倍,因此动养还是静养,要因人而异。对低龄老人、身体尚健者,以动养为宜,比如在家弄弄花草、打扫打扫房间、搬花盆、换鱼缸水等活动,均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代谢。对高龄老人、体弱多病者,应以静养,譬如钓鱼,就是最符合静养理念的运动。

上一篇:老人选房,日照为先 下一篇:中风防治,莫陷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