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形成空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29 04:51:21

玉米形成空杆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 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玉米空杆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关键词:玉米;空杆;形成;原因;防治;措施空秆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科学管理,才能提高玉米产量。

一、玉米空秆形成的原因

1.营养失调

在雌穗分化阶段,如果营养不良,光合面积较小,有机物积累少,雌穗发育不良,空秆率提高。玉米旺长阶段,矿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减弱,有机质向雌穗上分配的少,从而形成空秆。

2.水肥不足

玉米的生长发育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肥水,如果肥水供应不足,植株生长矮小细弱,叶片发黄,果穗发育受阻,就有可能形成空秆。

3.玉米大喇叭口期高温干旱或玉米抽雄期遇雨

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水,就会影响雄穗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吐丝延迟,雌、雄花期相遇不好,花粉和花丝的生活力弱,花丝容易枯萎,不能授粉受精,不能正常结穗;如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形成空秆。

4.密度过大

植株过密,田内通风透光不良,植株光合作用不能顺利进行,植株生长量不足、瘦弱,从而影响果穗形成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供给,使果穗发育受阻形成空秆。

5.病虫危害

有些病虫如玉米螟、黑粉病等,也会造成空秆。因为病虫的活动或阻碍养分运输,或是大量的养分被病菌夺走,从而影响植株体内的正常生理活动。

6.施肥不合理

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单一施肥比配方施肥空秆率高,施用二元肥料比三元肥料空秆率高。

7.品种适应性

有些品种对本地的栽培条件适应能力较差,也是造成空秆的原因。

二、防治措施

1.削弱顶端优势

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降低空秆率。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切忌带掉功能叶。去雄后,全田只剩一半雄穗。授粉结束后,将剩余的一半雄穗再去掉,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粒重。

2.浇抽雄开花水

玉米抽雄15前天对水敏感,此时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应立即浇水,以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的间隔时间,利于正常授粉受精,降低空秆率。遇高温干旱天气及时浇水,满足雌、雄穗对水分的需要,如遇阴雨连绵,水分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平衡施肥

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合理搭配,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增施微肥。并实行按叶龄施肥。当叶龄指数达30%,即5叶展开时,普施有机肥、磷、钾肥;叶龄指数达30%~35%即5~6叶展开时,氮肥追施量占总量的60%;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片叶展开时,追下剩余的40%氮肥。

4.加强田间管理

在玉米生长期间,加强田间管理,也能有效地预防空秆的形成。如及时中耕除草,选留壮苗,控大促小、加强对病虫害防治,适时人工授粉等。

5.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选用丰产性较高的品种;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选用适应性较强的品种。

6.合理密植

一般品种每亩留苗3000~3500株,竖叶紧凑型品种每亩留苗4000~4500株左右,采用大小垄种植,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能力,使茎秆粗壮,特别是满足了中部叶片对光照的要求,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率。

上一篇:浅谈大豆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也谈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