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金融影响下浙江农村金融发展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29 04:29:59

非正规金融影响下浙江农村金融发展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金融从自发发展、外部引导,进一步转变为对深化改革的内在需求。浙江作为沿海开放和经济发展较领先的省份,由市场化改革而催生的非正规金融发展一直是其农村金融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并构成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某种金融成分。文章实证检验和分析了浙江农村金融发展与其功能表现(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间的均衡互动关系,为规范农村各类金融成分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农村金融发展;协整关系

一、引言

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32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7.8%,居世界第二位。按产业看,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2377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3.5319万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1626万亿元,增长8.1%。相对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第一产业农业的增长幅度比较小,远远落后于二、三产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而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农村金融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团结,各国政府都将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的经济学课题,探索它们之间的微妙而瞬息万变的关系。随着这一课题的深入,金融发展理论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该理论结合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指标,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索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金融体系的规律。由此可见,农村金融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金融发展理论与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述评

(一)关于金融发展的理论进展

关于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的研究有很多学者专注,并且关于这种机制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Romer(1986)、Lucas (1988)、Rebeio(1991)等学者通过对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得出了金融体系的发展会影响资本积累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他们还指出了金融体系影响资本积累率的渠道有两个:一是通过改变储蓄率;二是通过储蓄进行再次分配。除此之外,Levine(1997)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功能分为便利交换的功能和动员储蓄的功能、公司治理功能、信息揭示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同时,经济的增长又会要求金融市场同步发展,以利于两者发展的统一。也就是说,金融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国内关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

李春霄、贾金荣(2012)以我国1985-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础,并用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三个指标衡量农村的金融发展水平,用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表示农村经济增长,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金融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内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结构的关系明显、和农村金融规模和效率的关系不明显的结论。禹跃军、王菁华(2011)通过运用VAR模型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结论,但是同时发现了农村金融的发展要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安翔(2005)基于Pagano模型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发现利率指标却和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同时,还有不少学者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严天华、曹小春(2011)以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理论和Pagano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村金融相关率、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率等一系列指标,实证分析了四川省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邓恩(2011)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方法对湖南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农村真实货币余额增长率、存款利率、乡镇企业贷款三个因素的协整关系,其中农村真实货币余额增长率、乡镇企业贷款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存在因果关系,其他序列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则不存在因果关系。研究结论说明,湖南农村的金融深化与农业借贷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分析可见,学者们对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研究选取了不同的衡量指标,运用了不同的计量经济方法,但得出的结论基本相似。∞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并没有针对非正规金融发展背景下的农村金融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的专门研究。

(三)非正规金融影响下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

我国金融机构从其构成来看,按其性质划分,共有两个大类。第一类为正规金融机构,它又分为传统型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其中传统金融机构包括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邮政储蓄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第二类为非正规性金融机构,它是以合作基金会、地下钱庄和私人借贷为代表。

历史和现实状况都表明,我国农村民间借贷情况不仅从未停止过,而且在各个发展时期,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边远地区、正规金融服务不到的地方,民间借贷即合作基金、私人借贷等发挥了缓解资金供求紧张、弥补市场供应不足等作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家庭个人信贷资金需求。温铁军等学者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共15个省份24个市县的一些村庄进行调查,发现民间借贷的发生率高达95%。然而,非正规金融机构由于运营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地方历史传统等问题的存在,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首先,非正规金融机构容易诱发高利贷现象,增加本就不富裕的农民的融资成本。其次,非正规金融机构容易与正规金融机构形成恶性竞争,损害农村金融环境。最后,非正规金融机构引发的债务危机等不良结果会造成民事纠纷甚至社会动荡。

三、基于经济增长关系的浙江农村金融发展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变量选择

1 指标的选择。(1)农村金融发展指标选择:第一个是浙江省内各年农业贷款指标,第二个是浙江省内各年农业存款指标。这两个指标均可以从浙江省历年统计年鉴中获得。选择用浙江省内农业存款、贷款指标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个替代性指标是因为考虑到浙江省目前的农村金融的实际情况:多数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缓慢,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其他金融活动最终都会体现在农业贷款和存款方面,多数地区主要的金融活动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所以本文选择农业存款和贷款作为金融发展的指标之一。(2)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一般情况可以选用浙江省GDP、浙江省人均GDP来衡量浙江省的经济增长,由于农村人均GDP很难收集,所以本文将采用浙江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代替人均GDP来作为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为了使数据具有趋势线性化,消除从统计年鉴中获得的数据存在异方差的可能性问题,先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取对数。处理后的变量分别记作InAS、InAL和InPI。

2 数据的选择。选取浙江省统计年鉴中1990-2009年的年度经济数据作为研究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数据。金融中介效率指标由农业存款指标和农业贷款指标做比较得出。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对各指标取自然对数。除了上述数据处理外,本文数据没有做其他的处理。本文将采用Eviews6.0计量软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测试。

(二)实证分析

1 单位根检验。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时,传统上要求必须采用平稳的时间序列,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现象。而且,对于将要进行的协整关系检验,只有当所分析的时间序列具有相同单位根阶数时,协整检验才有意义。单位根检验实验如下:为了保证分析和模型的有效性,首先用标准的ADF单位根检验对农村贷款(InAL)、农业存款(InAS)、农村投资(InI)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InPI)变量的稳定性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ADF检验的结果表明,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检测下,农村贷款(InAL)、农业存款(InAS)在原时间序列上都没有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原变量InAL、InAS均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具有时间趋势。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的ADF值都小于临界值,通过了单位根检验,为一阶平稳序列,即存在一个单位根。农村人均纯收入(InPI)在原时间序列上和进行一阶差分后,所有变量的ADF值都小于临界值,通过了单位根检验。

2 协整检验。有些时间序列,虽然自身是非平稳序列,但是通过数据的处理达到某种平稳状态,这种情况下的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对于上一步中这些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不适用传统的计量方法去检验他们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出现伪回归。因此,本文采用处理基于VAR模型的EG协整检验分析方法研究其相关关系。

EG两步法具体检验步骤:在检验协整性之前,已经对变量进行过了单位根检验,并且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所以存在协整关系。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一阶平稳的。

第一步: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估计模型(1)。

同时,计算相应的残差序列,见式(2)。

以变量农村贷款(InAL)、农业存款(InAS)为解释变量,农民人均年纯收人(1nPI)为被解释变量,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结果如式(3)所示。

第二步: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如果经过DF检验(或ADF检验)拒绝了原假设H0:δ=0,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则意味着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如果接受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则残差序列是非平稳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模型(1)是虚假回归方程。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得出结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值-2.729879,小于相应的临界值,从而拒绝了HH0,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解释变量农村贷款(InAL)、农业存款(InAS)和被解释变量农民人均年纯收入(InPI)存在着协整关系。农村贷款(InAL)、农业存款(InAS)和被农民人均年纯收入(InPI)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三)分析结论

从上文中的协整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的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农业贷款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农村存款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个可以理解为因为农村存款的增加将使农业资金进入农村金融机构,而在目前的体制下,农村金融机构把这部分的资金放贷到比较发达的地区,这对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形成了“抽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改革思路及政策建议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思路

首先,应该明确其市场定位。定位于村镇,服务于“三农”,明确广大农户为其主要的金融服务对象,并且要将其经营目标定位于农村发展的长远效益。其次,应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建设好风险防范机制,研发比较灵活的还贷方式,创新农村担保抵押方式,并做好监督防范工作。再次,要发挥好其与农民大众联系紧密的优势,广泛地吸收存款,扩大业务范围,积极创新产品。最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除了强化自身独立经营能力之外,还应该积极开拓与商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广泛合作(既包括业务合作也可包括金融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建立起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共同构建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强化为农村、农业和广大农民服务的金融功能。

(二)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规范化

首先,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对于已经具备了正规金融特征的地下金融机构,应该使其合法化,将其产权、信用关系纳人法律保护范围内,给予政策扶植,促使其正常积极地发展。其次,严厉打击不法高利贷和地下钱庄,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做好教育指导工作,建立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最后,应该由农行或者农村信用社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建立危机评估机构,在积极引导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同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并且要为非正规金融机构提供咨询征信担保等工作便利。

上一篇:刚性兑付裂变银行信用 下一篇:智能硬件市场的五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