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速――专访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

时间:2022-09-29 03:37:40

全面提速――专访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这些重大专项国家将投入巨额资金,举全国之力,跨越3个5年计划来实现完成。如今,第一个5年计划即将结束,国家重大专项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 未来国家将如何进一步加速重大专项前进的步伐?对此,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他表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正从管理模式,策略重点等方面全面提速。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这些重大专项国家将投入巨额资金,举全国之力,跨越3个5年计划来实现完成。如今,第一个5年计划即将结束,国家重大专项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 未来国家将如何进一步加速重大专项前进的步伐?对此,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他表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正从管理模式,策略重点等方面全面提速。

管理模式:

大军团作战

重大专项组织管理与以往国家科技项目的管理方式非常不同,运用了“大军团作战”的管理模式,在强调举全国之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包括: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其中,许多专项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为了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动重大专项实施,2007年6月,中编办批准在科技部成立了重大专项办公室,对重大专项进行统筹管理,负责协调16个重大专项,尤其是组织10个民用口的重大专项制订面向2020年的整体实施方案,包括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组织形式,并对专项执行情况评估,协调制定相关政策等。

“16个重大专项将跨越3个5年计划,国家投资,加上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配套资金,总投入将达到上万亿元。如此大量的资金集中投入在16个专项,这在中国的科技创新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足以显示,国家实施16个重大专项、推动自主创新的坚定决心。”许说。

据了解,重大专项组织管理与以往国家科技项目的管理方式非常不同。以往科技项目大多由单一部门负责、科研院所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资金采取项目课题制。但16个重大专项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由科技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总牵头,各个专项分别设有不同的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单位和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涉及众多的政府职能部门,具体的研究任务采取法人负责制。同时,除了科研院所在核心技术领域进一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外,重大专项的实施特别重视以企业为主体,强调大型企业、用户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让产、学、研、用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加入进来,形成大军团的作战模式,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这种模式是一次重大创新,对未来的科技管理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许说。而之所以运用这种“大军团作战”的管理模式,是因为16个重大专项中的任何一个,都必须依靠国家整体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完成国家的整体目标。特别是这次16个重大专项几乎涉及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业化目标非常明确,在强调举全国之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的作用。按照每个专项产业链的发展特点来布局和组织,将前瞻性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应用推广有效结合起来,加上各方面配套政策的扶持,真正将拥有核心技术的产业发展起来。”许说。但组织者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需要协调众多部门,让管理部门和重大专项承担单位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不仅组织协调的难度相当大,工作量更是相当繁重。”

有些观点认为,2006年《规划纲要》颁布到现在已经3年多时间了,重大专项实施进度是不是太慢了?对此,许认为,重大专项刚刚起步,每推进一个新环节,都要经过几个部门共同协商、讨论,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过程要花费一些时间。“另一方面,我不认为慢。重大专项是关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每一步我们都要认真研究,前期如果规划不好,方向出现偏差,将会影响整个战略的实施。”许说。

经过前期的探索磨合,各部门由原来自己独立组织活动逐步变成联合推动工作,沟通与合作更加顺畅,部门之间联合工作的氛围也越来越好。许表示,在第一个5年计划中,各部门在管理思想和行动上都越来越统一。在各部门的努力下,16个重大专项在基础核心技术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未来,他们将在继续推动核心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策略重点:

集成与核心并行

核高基专项的重点将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的统筹和集成; 二是要进一步研究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方向。谁能早一步引领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谁将成为中国未来信息社会的领头羊。

“十一五”就要过去,“十二五”即将到来。重大专项经过近3年的前期调研和规划,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已经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未来还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呢?

记者从此间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上获悉,“十一五”期间,重大专项的中央财政预算在600亿元左右,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也积极地给予配套支持。按照专项的预计,在“十一五”达到的成绩将新增及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值达到6000亿元,实现新增就业25万人。

许介绍,重大专项的很多核心技术,并不是从零开始研发的,而是充分利用了我国以往多年所积累的研究成果,包括大量的973计划、863计划等研发成果。重大专项将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进一步加强提升,并着力强化推广应用。以“核高基”专项为例,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以及基础软件方面,我们国家的很多研究机构、大型企业已经有了多年的研究,国家科技经费也多次给予支持。例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就是科技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的十二个重大专项之一。“‘核高基’重大专项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希望我国自己能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领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做到‘可替代’,这对国家信息安全至关重要。我相信,每个单项的核心技术研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都能取得预期的目标。”许说。

但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共同应对强大的Wintel联盟?这将是“核高基”专项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由操作系统、CPU芯片、存储技术等各种软硬件技术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软件和硬件之间需要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因此,需要与企业从基础研究开始就进行广泛的合作。而目前的几个重点任务,是由几家重点单位分别研发,系统之间能否有效协作还是未知数,以后系统的集成协同将成为应用的重要瓶颈。

对此,许透露,“十二五”期间,“核高基”专项的重点将在两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的统筹和集成,“这需要中国的大型企业中能出现像比尔•盖茨那样的企业家和技术规划战略专家,能利用‘核高基’的研究成果,统筹和规划未来的计算机产业整体技术框架和市场战略。”重大专项实施强调以企业为主体,给企业位置,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要进一步研究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方向。“信息产业发展变化非常快,技术往哪个方向发展才能‘一招鲜’,很少有人能说明白。但早半步者得天下,如果有企业能早一步引领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将成为中国未来信息社会的领头羊。”许如是说。

依照信息产业发展的摩尔定律,很多人可能质疑,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的“核高基”专项真能实现“可替代”的目标吗?如果没有用户应用,“可替代”从何谈起?美国政府对国内企业核心技术的扶植政策是通过给定单的方式,中国政府能否借鉴呢?

许表示,这也是重大专项办公室的重要责任之一,在推动核心技术研究的同时,将配合其他的产业政策制定部门,制定配套的产业政策,切实推动中国本土技术的深入应用。

以企业为主体:

扶持产业龙头企业

16个重大专项管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充分与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项目相结合,注重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牵头作用,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国家对16个重大专项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以企业为主体,重点扶持产业龙头企业。“以‘核高基’专项为例,它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锁定、培养我国信息产业里几个有代表性的大企业、有市场竞争力的几类产品。”许说,“现在重大专项刚刚起步,下一阶段,我们不仅要关心核心技术的发展,还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等手段着力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据介绍,各重大专项在重点任务安排时充分考虑了与国家重大工程、科技项目相结合,注重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牵头作用,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以点带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像“核高基”这样的重大科技专项,如果要明确选择某一个技术方向,并发展这项技术并不难,难的是要找到适合的市场应用切入,并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企业的形式,不断放大这个技术。几十年来,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中,一些科技成果从研发出来后就被束之高阁,看不到好的应用效果。

据记者了解,自“核高基”重大专项确立以来,中央政府的巨额资金投入,让很多企业都跃跃欲试。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大企业呢?许说:“可以依靠兼并、重组。近些年,国际上软件业的收购整合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一个企业从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到应用软件全都有,中国企业当然也可以走这条路。”他强调,国家应该有重点地培育2~3家整机厂商,因为只有这种类型的厂商才能兼顾到产业的各个环节,迅速带动产业的发展。“在通信变革时代诞生了华为、中兴,如今IT领域也要诞生这样的大企业。”许说。

以前,很多人对政府扶持国产企业的方式有很多怀疑,扶持多年效果并不明显。据记者了解,这次在扶持方式上可能会有变化: 一是选择技术真正领先的企业,二是以项目带动应用,以市场拉动产业。所以,企业在最近的项目争取中,一方面使劲突出自己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应想办法树立一些样板用户。

据许介绍,“核高基”专项项目的申报,对中国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边缘向核心市场发起进攻。在由工信部下发的征集软件项目的一个通知上记者看到,通知提出了一些明确要求,比如到2010年,要求桌面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从“补充替代型”到“同台竞争型”的转变,中间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实现从“边缘示范型”到“核心业务型”的转变。

那么,这样的扶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出担忧,如果执行得好可以打造出“中国的微软”,如果执行不好,可能又是巨大的浪费。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此次重大专项不但在管理体制上做出了改变,强调‘大兵团作战’,强调法人负责制,而且在申请规则上也有一些变化。”许介绍,现在科技部正在实施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希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专项的实施。

此外,在是否让海外上市的企业参与重大专项上也有所松动。只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在中国本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的企业,都可以申请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然而,如果跨国企业也可以参与重大专项,国家的利益如何保证呢?

对此,许解释说,不管是本土企业、跨国企业,还是其他企业,按照法律的规定,国家公共财政支持产生的知识产权,一般情况下是归企业所有,“但是国家保留在特殊需要的时候,拥有无偿使用的权利。”许说。另一种情况就是知识产权的转移,凡是通过公共财政支持而产生的知识产权,要转移到国外实施生产的时候,都要经过管理部门的批准。“对于申请方面,我们都是一事同仁,但是有一条必须遵守,那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核高基”重大专项大事记

2006年1月,国家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对鼓励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做了全面的部署。随后国务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核高基重大专项列入其中。

2006年8月,“核高基”重大专项开始起步。

2006年10月,“核高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成立,组建了“核高基”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编制专家组。

2008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核高基”重大专项实施方案。

2008年8月,重大专项实施办公室成立,启动了专项实施计划和项目课题申报指南编辑工作。

2008年9月,完成了“核高基”重大专项实施计划和项目申报指南的编制工作。

2008年11月,“核高基”项目课题申报指南向全国。

2009年2月,“核高基”专项基础软件项目集中答辩。

上一篇:电子竞技 很火爆,非主流 下一篇:东软: 布局下一个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