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曲水流觞,沈园满目情愁

时间:2022-09-29 03:30:31

王羲之在绍兴留下了三处重要的遗迹,一处是他写著《兰亭序》的城郊兰亭景区,一处是他在绍兴的居住地、城北蕺山脚下的书圣故里街区,还有一处是他晚年隐居和身后长眠的嵊州金庭。

王羲之在五十岁那年,完成了作为一位文人毕生的大事:召集了41位趣致相投的亲友,共聚绍兴西南郊的兰亭,行修禊之事,曲水流觞,作诗成集。估计是待到日落之前,王羲之酒至微熏,便收齐了大家撰写的诗文,自己则挥毫作序,于是成就了千古闻名的《兰亭序》一文。

据说,王羲之隔日酒醒之后,唤书童将昨日的诗集拿来一看,却被自己亲手写的序文吓了一跳,于是立刻奔入书房,取纸研墨,照着原文的模样,又写了一遍,可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原文所有的那种韵味。之后数年,王羲之多次试图重写《兰亭序》,但始终无法达到当初在兰亭所作一文的高度了。究其原因,大概是书写原文时候的心情和酒劲恰到好处,所以才得此妙文,离开了那时候的场景和情绪,就算书法的功力不变,写出来的终究是两样的文章。

纵观《兰亭序》全文,前半段王羲之描绘了兰亭周围的山林景致和众人饮酒作诗的热闹场景,随后却笔锋一转,感慨起生死岁月的无常。五十知天命,不能说王羲之是一个容易悲观的人,只是此时此刻的他,在心愿已了的情况下,回首往昔,追溯前事,顿时觉得人生起伏,喜乐悲欢,都逃不开终究一死,却也是人之常情——确实,在兰亭相聚之后仅过了八年,王羲之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因此说《兰亭序》中他似乎预见了自己不久以后的命运,也不为过。

不论《兰亭序》对王羲之究竟意味着什么样的心情,但对后人来说,“天下第一行书”已经非其莫属,而兰亭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山脚下的小田园地带,因一序而名传千年。自东晋以后,兰亭成为人们纪念王羲之和研习、交流书法的一处著名景观。

今日的兰亭,修建有鹅池、碑亭和诸多馆舍。鹅素来是王羲之的心头好,盖因其形状高雅,又似“之”字造型,所以在与王羲之相关的许多景点都养有白鹅,立有王羲之手书的“鹅”字石碑。

除了鹅碑之外,兰亭景区内还藏有康乾二帝手书的石碑。其中康熙碑为其临《兰亭序》全文,由京城送至当地,请御用石匠凿刻而成,如此多字的康熙墨宝可谓举世罕见;乾隆碑则是乾隆游历至此,有感而发写下的诗文。

“曲水流觞”是兰亭颇为有趣的一处体验式景观。流觞者,是用瓷器小碗,盛有少许的绍兴黄酒,轻轻放到平缓的溪流水面上,那碗竟可漂浮水上,顺水而下,遇到细小的涡旋或石头阻拦,会打转或停留,而守候在溪边的诗人们,就可拿起那碗酒品尝,吟诗助兴。现在去兰亭景区,也可体验此等情趣。

兰亭背倚兰渚山,王羲之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这也是绍兴城郊不少人文景观的共同点,就是在视线越过亭台楼阁之上,可以看到巍巍青山。在山的遮蔽下,景显得宁静、肃穆,又因为有山的轮廓为背景,人造与自然的景观巧妙结合,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书圣故里算得上是绍兴城区内保留较为完整、古旧味道最为浓厚的江南水乡街区,还居住在大量的绍兴本地居民。书圣故里街区内的戒珠寺,即是王羲之故居。故居为何成为寺庙?这还有一段典故。据说王羲之喜欢把玩珠子,有一回一颗颇为喜欢的珠子不见了,王羲之怀疑是隔壁的僧人所窃。僧人蒙受冤屈、含恨自尽以后,王羲之却发现原来是自家的鹅把珠子给吞了。为了表示对僧人的愧歉之情,王羲之遂将家邸赠予寺庙。

和鲁迅故居在同一条街上、相距不过百余米的沈园,树立着一块砖垒石碑。石碑上题有两首词,均名《钗头凤》。这里便是陆游与唐琬别离的所在。

南宋时期,沈园是一处定期向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公元1151年,农历三月初三,诗人陆游在此重逢了离别十年的前妻唐琬。

十年前,因陆母一句号令“陆游婚后情深倦学,误了仕途功名;唐琬婚后不能生育,误了宗祀香火”而被迫分开的二人,此刻重逢,难忘旧情,怎不百般伤感?

饮过唐琬送来的黄酒,陆游含泪提笔,在园中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题词之后,陆游离开了绍兴,赴他乡任官。隔年春天,唐琬再次来到沈园,无意中看见陆游写在粉壁上的诗词,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沈园不大,夏日里游园,图的是荫蔽清凉。但是,从踏入院子的那一刻起,如果你懂得陆游和唐琬的故事,如果你也经历过情爱的痛苦抉择,那么沈园就会成为一条似乎没有尽头的时光隧道,把每个人都送到心灵深处柔软的角落。

古代人文景观

上虞·大舜庙

绍兴在古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最早一位是华夏先祖之一的舜帝。正《史记》引《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

上虞市大舜庙,建筑规制与一般的古典庙宇差异较大,多了几分新鲜感。景区内有大舜驾驭群象耕作的巨型石雕组合,庙宇正前方有两座对称的高大建筑,为仿造大舜会百官的场所而建。庙宇系列建筑的主体以白石为建材,庄重而不失上古时代的特色。除了地面上的雕塑和建筑群外,在其后的山体上还有亭台状的建筑,可驱车到达。

城郊·大禹陵

会稽山是大禹治水成功后会聚诸侯的地方,也是他东巡病故后安葬的场所。会稽禹陵景区离城区不远,出租车约三十元可到达。

大禹陵坐东朝西,由禹陵、禹祠、禹王庙三大建筑群组成。

禹王庙的建筑规制颇高。禹王庙为三进两院的格局,每进建筑都较之前一进高大许多。这些建筑在近年来都多有修缮,但巧妙的是,仍有部分木梁上的彩绘并未覆盖新的颜料,而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模样,纵然色调暗淡,却能让游人看到旧时的手艺,新旧得以比较,也算是修缮者的细致用心。

沿着禹陵之后的山道石梯上行,踏过千级台阶,就到了山顶巨大的大禹铜像脚下。这里可北望绍兴城区。

诸暨·西施故里

西施因其美貌而闻名,但如果纯粹只是外表,也成就不了人们对西施的千古传唱。人们相信,西施和范蠡其实是一对恩爱的才子佳人,只是范蠡为了越国灭吴的大业,将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令其被美色迷惑,耽误朝政,最终亡国于越下。西施故里有西施殿、郑旦亭、浣纱亭等建筑。景区外的浣纱江畔矗立着“浣纱石”,据说青年情侣至此拜谒,会令感情格外美满。

上虞·曹娥庙与祝家庄

曹娥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女。据传曹娥的父亲在上虞境内的舜江内溺亡,却寻不着的尸首。年仅十四岁的曹娥在江边号哭了十七天,随后也跃入江中,五日后抱得父亲尸首归来。上虞人于是为曹娥立了庙宇,改舜江名为曹娥江,以作纪念。

曹娥庙不同于一般的佛教寺庙,庙宇内虽然也供奉香火,但大殿里还摆着许多竹桌椅,是村民聚会的场所,与宗祠一类更为相似。曹娥庙紧邻着上虞大舜庙,从绍兴东站乘班车至上虞汽车西站后,步行约二十分钟就可抵达。

祝英台据传也是居住在上虞的,和她相关的景区被称为祝家庄,在上虞城东郊。

上一篇:去无锡看水 下一篇:一把壶心即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