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学生学习惰性之间的恶性循环

时间:2022-09-29 02:51:45

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学生学习惰性之间的恶性循环

摘要:教师作为"传到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对人才培养及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中也是较为的普遍现象,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甚至学生的发展前景。惰性,是人体中最易激发的一种潜能,在自制力薄弱,外界要求宽松的环境下能迅速滋生壮大。本文主要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浅析两者惰性形成原因和克服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学生;惰性

【中图分类号】G640

该论文为苏北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一般课题研究成果,编号为:SBXLKTYJ13021。

职业倦怠现象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在教育行业尤为突出。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个体在工作中的一种负面症状,最早由Freudenberger提出(1),如工作激情衰退、工作成就感下降或自我要求降低等症状,基本形态主要分为情感耗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三个方面。情感耗竭是指情绪低落,身心疲惫,对工作失去热情;去人性化是指工作在对自我要求降低的同时,对人对事易燥易怒;而低成就感则是指经过努力之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对工作失去进取心,认为是否努力结果都一样。

高职院校学生,从本质分析,与高校学生区别在于自制力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自信心较低,这些都是高中的遗留问题。惰性养成容易,改善难,进入大学生活,以自主学习为主,课程较少,业余时间较多,这样的环境,使得学生学习惰性更为猖狂。课堂上学习纪律松散,学习激情低下,对老师所教知识无目的无要求地选择性吸收。学生的学习欲望刺激教师备课热情,教师的课堂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反之,将会滋养双方惰性不断滋长。因此,分析教师和学生间惰性循环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是促进高校教育发展刻不容缓的关键举措。

一教师职业倦怠因素分析:

目前众多文献针对教师职业倦怠做了相关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中职业倦怠现象明显的群体主要集中于青年教师,并给出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归因,主要归因为:(1)角色转换的不适应;(2)职业压力因素;(3)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4)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等。(2)(3)(4)(5)

作为青年教师,我将以个人经验,在以上归因的基础上补充一条不可忽视的职业倦怠成因。

从事教师职业之初,相信每位青年教师都是通读教材,补充知识点,准备讲义,模拟课堂,然后怀着满腔热情和期待,准备迎接一群渴望学习,等待知识浇灌的学生。虽然从学生到教师,或者从企业员工到教师,这样的角色转换会有短暂的不适应,但绝不影响他们踏上五尺讲台的激情,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不仅要对学生负责,还应对这样的光环尽责。

然而,这样饱满的激情,可能会遇到两种情况:

1对大学充满憧憬的大一新生:两股新的力量的碰撞和摩擦,燃起难能可贵的星火,青年教师的慷慨激昂,倾囊相赠唤起学子们的学习动力和专业热情,对大学的美好生活和奇妙的专业课程充满期待;学子们上课的饱满精神和渴望知识的眼神对青年教师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这样的互动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是否能良性循环,需要学校完善制度的支撑。

2厌学且懒惰的老生:且不去追究老生懒惰的成因,至少老生厌学的态度,懒散的作风直接浇灭了青年教师的那股热情。进入课堂,等来的是迟到的、睡眼朦胧的、吃着早饭的懒散学子,上课激情即刻减半;心理素质较好的老师,仍激情饱满地按计划进行,但再大的分贝也遮盖不住几十人的叽叽喳喳,再精彩的内容也唤不醒伏案的学生。

二学生懒惰归因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除了部分因高考失足,决心在大学发奋图强的个案,大部分素质明显降低,厌学情绪严重,基本处于混日子状态。

大学宽松的环境,成为惰性滋长的沃土,当他们发现所谓的校规校训并非那么严格时,惰性将无约束地迅速膨胀。

刚入校的学生总会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中尽量表现优秀的一面,故大一新生的前几个月,风平浪静,中规中矩,守纪守规,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早已养成的惰性时时作祟,偶尔的一次犯规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所有的惰性将奔涌而出,肆无忌惮,旷课,迟到,不做作业等等现象慢慢涌现,直到老师无力挽回,热情渐退,备课上课开始流于形式,恶性循环由此开始。

三干扰措施

1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

制度主要是通过规定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来约束主体行为,个体惰性的形成是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学生的惰性引发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倦怠行为激发学生的厌学情绪。而这两者的大环境应该是学校文化,学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制度,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按照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处分,按照相应规定对积极行为给予鼓励,帮学生驱除惰性,将教师的惰性扼杀于摇篮,营造学生爱学,老师善教,学生爱问,老师爱钻研的学院文化,形成良好的循环体系。

2个人自制力的增强

事物的变化是内外因结合的产物,外因是重要因素,内因是根本所在,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知识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合理调整不良影响,尽最大可能引导学生以学习为主,遵守校规,以积极主动地态度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受学生的影响,降低职业标准,放宽职业原则,直接进入倦怠状态。

四总结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因素众多,在招生素质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学校管理体制需要完善,教师自身素养需要提高,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坚决遏制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黄培森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及干预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第5卷第4期2008年

[2]马萍朱浩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师资队伍总第212期

[3]陆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教育与建设第26期(总第630期)

[4]李宝富,王丽梅积极干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倾向的探索高校教育管理

上一篇:柔性的决策迸发闪亮的智慧 下一篇:师生共筑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