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画面剪辑规律

时间:2022-09-29 02:01:31

电视新闻画面剪辑规律

电视剪辑是新闻节目制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作过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它并不是镜头间“积木式”地堆砌。而是剪辑师在充分考虑稿件内容、图像资料、镜头之间逻辑后进行的合理选择及连接。它是对新闻事件最有力最直接的表现。那么,电视新闻在画面剪辑上有哪些规律?

1、选材意图。

编辑必须全面了解画面素材和稿件内容。吃透记者的意图,才能将图像资料加以正确、巧妙地组合,向受众传播更准确、更生动的信息。

2、逻辑顺序。

在熟悉了画面素材和新闻稿件后,一条新闻就有了一个大致的编辑方向,而指引这个方向的就是新闻的逻辑顺序。无论什么样的新闻,都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其中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也就是时间顺序;有新闻稿件中所提出的逻辑顺序,即由稿件的结构层次、事件的重要性来排序;还有画面本身的逻辑顺序。

首先,我们来看时间顺序。它是根据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来进行的。例如,一条工程竣工的消息就可以根据事物发展的顺序进行剪辑,首先是竣工仪式现场。后面接的是工程投入使用后的画面,以及人们在用后的反映。这是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如果先剪工程投入使用的情况再来宣布竣工,就会给观众思维上造成混乱,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第二,根据稿件中重要次序来组织画面。事件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发展的,但是,新闻不是记流水账,应是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效的信息传达给观众。那么,时间发展的顺序在这里就成为一条隐线。编辑为了突出他的创作意图。打乱原有的时间顺序,将事件的结果放在新闻的开头,或者将现实和回忆相交应用。比如,《武汉新闻》前不久播发的一条农技人员通过科技帮扶使农民走上致富路的新闻。新闻的开头是一组农民在丰收后收获和运输农产品的镜头,然后通过对一两个农民的采访,将时空拉回到播种、耕作时,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他们进行指导。这样的镜头组接,会使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在农民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以及新时期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

第三,画面之间的逻辑联系。一般来说,编辑比较容易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进程和认识过程,难点在于:镜头重组后细微之处的差别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三个同样的画面,一个人的笑脸和哭脸以及一支举起的枪,不同的剪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先是一张笑脸,枪瞄准了他。其后是他的哭脸,那么他就是一个懦夫;先是一张哭脸。枪瞄准了他,最后是他的笑脸,那他就是视死如归的勇士。

三种逻辑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烘托主题。只有在实践中正确地运用逻辑顺序,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新闻的内涵。

3、镜头之间的组接。

连贯流畅的画面对于一条新闻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在确定了新闻画面的逻辑顺序后,对于同类型画面的剪辑就必须遵循画面的基本组接规律。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都是相对的,它包括两个方面,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

当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一般不要长过三秒,这就是静接静,它是新闻剪辑中最常用的一个方式。第二种静接静的方式是,两个固定镜头,其中一个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主体是静止的。可以在主体动作停顿下来进行切换:或者是当它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再切换。还有一种方式也可以称之为静接静,两个运动镜头相互连接,一定要让两个都有了落幅之后,才可以进行切换。

“动”接“动”是一种特殊剪切手法,它是在镜头的运动中或者人物动作时进行切换。如上一个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这种镜头组接方法给人的动感更强,节奏更鲜明。

虽然动接动或静接静都是电视节目的剪辑手法,但是,对于新闻节目来说。画面的剪接还是要以稳为主。画面是为新闻服务的。连贯流畅的分组镜头。可以让观众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到新闻最有效的信息。

4、电视画面轴向问题。

有时,记者在拍摄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轴线问趣,就可能产生“同轴”现象。这样会造成观众对空间理解上的混乱和视觉上的不舒服。当画面同轴时,编辑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两者之间插入全景画面或者特写镜头。由于镜头中的画面所处的位置、方向都不是很明显,这样可以使观众在视觉上得到缓冲,同轴现象自然得到化解。

另外一种方法是在两个镜头之间加入一个运动画面,这样也能将轴线的方向改变过来。

对于电视编辑来说,镜头的连接是一项富有创作性的工作。同样的镜头可以通过不同的剪接方法,产生千差万别的效果。然而,无论怎样变化,电视镜头之间的关系都应有可究的依据,画面之间的连贯性、逻辑性是一部好新闻的必备条件。优秀的新闻剪辑作品,即使在关掉声音之后,观众也能通过画面明白新闻的内容。

上一篇:播音员主持人出镜优势谈 下一篇: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媒体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