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国家层面地理信息产业规划

时间:2022-09-28 10:30:05

我国首个国家层面地理信息产业规划

摘 要: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这是国家层面上的首个地理信息产业规划,该规划对于推进我国地理信息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人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预计总产值可达5 000亿元,202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关键词:地理信息;测绘;产业规划;发改委

记者7月24日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这是在国家层面上首个地理信息产业规划,对于推进我国地理信息蓬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规划指出,地理信息产业是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地理信息产业已经进入发展壮大、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规划明确,坚持需求牵动、市场主导,政府调控、规范管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规划强调,要重点围绕测绘遥感数据服务、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制造、地理信息软件、地理信息与导航定位融合服务、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和地图出版与服务六大重点领域,着力加强能力建设,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规划还从优化政策环境、夯实基础条件、促进自主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服务管理、拓展对外合作、开展统计分析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规划要求,为保障规划任务有效落实,要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合力。

社会公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不断增长,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开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为地理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同时,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国导航定位及位置服务绝大部分依赖国外卫星导航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主要来自国外,地理信息高端技术装备市场大多被发达国家占领,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此外,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全、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亟待从国家战略层面强化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支持,加强服务管理。此次《规划》的出台正是顺应了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外部环境。”该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更加旺盛。

与此同时,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逐步提高。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水平已与国外同类软件相当,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测绘和地理信息装备制造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产装备已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张。“十二五”以来,地理信息产业服务总值年增长率达到30%左右。截至2013年底,企业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产值近2600亿元。新应用、新服务不断产生,互联网搜索和电子商务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纷纷涉足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形成了遥感应用、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等产业增长点。

在此基础上,《规划》明确,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有序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较好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0年总产值超过8 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人此前预测,到“十二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预计总产值可达5 000亿元,202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上一篇:RFID技术在里程计时型比赛上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四叉树的改进型RFID防碰撞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