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时间:2022-09-28 10:00:08

浅谈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摘 要: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传统观念限制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习的专业和市场不协调;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等问题。对其主要问题的相应改善措施有向西方学习,转变观念;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的教师等等。只有这样,中职教育才会良性发展。

关键词:问题 措施 市场 双师型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为经济建设培养有一技之长和一专多能的劳动者服务的。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5年国务院主持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把扩大中等职业教育 (以下简称中职 )招生规模作为实现“十一五”教育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足见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但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仍面临一些问题 。

一、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束缚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至今还影响着许多人的择业观,认为只有在管理岗位上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作为技术工人就是矮人一等 。做父母的都把考大学当做孩子的唯一选择,很少有人愿意让孩子学技术、当工人。职业教育被视为普通教育的补充,是“二流教育”、“次等教育”。“中职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低,收入低”,“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中职学校”,“读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等鄙视中职教育的观念大行其道。结果导致了技校优秀生源的逐渐减少。这会大大降低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如果这样的观念一直植根于人们的思想,要发展中职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

国外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德国,据统计,只有约 30%的青年选择上大学,约 70%的年轻人则选择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在瑞士,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之后,学生开始分流,约 70%的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为何这么多的青年愿意做“手艺人 ”呢 ?因为在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一种共识,孩子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他的爱好与实情,照样有出息,职业学校出来的人照样可以鹏程万里。瑞士最大的银行―― ―联合银行的大老板施图德尔就是职业学校出身。据统计,在日内瓦,75%的老板均出自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在现实中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理念。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说,什么叫职业教育,就是“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此种教育名曰职业教育。”只要能学有所精就能各展所长,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专业和市场的不协调

由于生源萎缩,一些学校往往无所顾忌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搞一些不切实际的招生宣传,严重地冲击了整个市场,使职业学校的形象在社会上大大降低。漫无边际地承诺和许愿,甚至不惜以高额回扣骗招学生,不负责任地将学生骗到手,学什么,教什么,社会是否需要,能否就业,都全然不顾。有些职业学校, 是赶时髦而不是赶市场,没有把就业市场与求学市场很好地联结起来,加之大部分职业学校自身素质差、培养能力差,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要么专业不对应,要么学不到真正的技能,使得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两张皮、教育市场与就业市场对接断裂,加剧了职业技能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以至于企业选人才却不选职业学校的学生。

我国工业化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但技能型人才的供给“文不对题”,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以至于出现宏观上供不应求和微观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困境。

职校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推进校企合作,需要尽快建立国家及各地由政府部门、产、学各方共同参与的相互联系机制。定期召开各方参加工作会议,由政府的教育等部门、行业组织、学校共同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共同开发和制,制订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培养人才标准及课程方案,组织和推动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努力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组织实施职业分类,研究职业技能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和试行职业院校毕业生与同级普通院校毕业生同等工资待遇制度。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要求,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对企业招聘职工从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经过职业培训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择优录用、重点企业技术岗位必

须持证上岗等,需要做出具体准入规定,为职业教育发展打通 “下游出口 ”。

三、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其物质生活条件和工资福利等待遇较差,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较艰苦,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审等制度不健全。因此,无论是从精神激励还是物质激励的角度来讲,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激励机制都不健全,甚至已有的激励机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样导致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是本专科院校毕业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最大的特点是专业理论基础较扎实,知识更新较快,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技能缺乏,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与“双师型”教师存在较大差距,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的问题。

长期抓中职教育,使中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国家重视中职教育的做法要长期坚持下去,保持相对稳定性。前两年中职教育滑坡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很多中职学校教师都为学校的前途担忧,感觉中职学校升不上高职,随时都有办不下去的危险,担心自己的命运,总在考虑自己的出路。这种人心不稳,教师无法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教学、研究管理的现象,使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降低,影响社会对中职学校的认可。

人们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中职教育才会良性发展,才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中职学校要广泛争取社会和企业的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总之,各中职学校要苦练内功,内增实力,外树形象,推动中职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上一篇: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下一篇: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