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时间:2022-09-28 09:57:32

论声乐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摘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将直接影响到实践能力。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之一,嗓音的好坏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受歌唱者心理直接支配的。由于声乐学习是个非直观性的、抽象的学习过程,那么心理活动支配身体的各个器官是否协调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声乐教学;心理障碍;歌唱心理;早期教育

在歌唱教学中我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唱得很好,离开老师后就找不到歌唱的方法了。有的学生在台下练得滚瓜烂熟,一到考试就大打折扣,不是忘词就是跑调。学生害怕唱高音,但当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唱的高音是自己平时所恐惧的音时,就会比较自然的唱出,一旦老师告诉他这个音的实际高度后,再让他唱一遍,往往就唱不好或不敢唱了。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音高恐惧,只是因为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表现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声音发虚,躲着嗓子唱,有的则声音发抖。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同学,他们常常会在上台前或歌唱前,在心中反复的问自己:我到底行不行啊?唱砸了多不好?我肯定不行等一些否定性的问题。结果一上台果真就不行,出现声音发虚、气短、挤卡等一系列现象。

为了研究心理因素对艺术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我曾做过一些小范围的考前调查试验,调查的结果表明:所有的学生在声乐考试前都有着这样的心理反映,比如,焦虑,紧张,兴奋、突发性的嗓音发干和感冒症状等,如果对这些学生宣布考试暂停,那么这些症状也就随之消失了。其中,专业技能相对过硬的同学的考前反应相对较差的同学而言就会好些,当然,在差生中也有一小部分心理素质较好的同学,由此得来,心理素质对歌唱的影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些看似正常的生理反应则纯属于心理紧张引发的不良状况。那么,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产生这些心理紧张的原因,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演唱中的心理障碍,分担学生演唱前的心理压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让他们独自迎接演出的挑战,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诱发学生内心美好的歌唱欲望。

在长期的日常教学中发现,许多歌唱较为自然流畅的学生在生活中、在舞台上、课堂上都充满了自信。比如,我所见的一些学生中,大部分歌唱较好的人,都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其专业老师也对他给予较高的期望。而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则常常会有紧张,不自信的表现,因为本来就基础差,和专业相对较好的同学比,就不太努力,老师也不会太在意这些学生的心理状况,长此下去,学生就更加自暴自弃。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这些群体更应该多一些鼓励和关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鼓励他,暗示他是一个不错的学生,以及老师对他寄予的期望。在技巧上,实行规范化的教学,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歌唱发生的技巧。另外,则是在实践中进行良好积极地心里诱导,比如:你的心情轻松吗?身体兴奋吗?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当中了吗”?而不是问:“你紧张吗?有上台前的恐惧吗?”这样长期的积极暗示的结果是:虽然他们也会有紧张的情绪,但是会逐渐学会课上课下能自我调节和克制紧张的歌唱心理。

二、从早期教育开始逐步培养

在声乐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对于教师的责任也相对重些。首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该从早期的教育开始。当孩子处于儿童时期时,他们对外界的感知才逐渐开始,在声乐教学中对他们就要带有玩的感觉去学习,唱他们想唱的歌曲,让他们自己相对随意的唱,不要用太多的技巧去束缚他们。

一般情况下,儿童在声乐学习中的注意力不会超过十五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教师要抓紧每一分钟,使之吸收知识。有一些儿童在声乐学习中都有不敢在教师面前歌唱,或者说是不敢唱较难的歌曲。那是因为,他们对于教师还存有一定的戒备心理,担心自己的歌唱存在一定的缺点,怕老师指责,因此在唱的时候会发虚发抖,遇上高音更是不敢唱。所以说,在儿童学习的初期,教师最好是放松要 求,并予以一定的鼓励,告诉他(她),你唱得很好,不要担心,大胆的唱。老师相信你能唱得好的。就这样让学生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感,逐渐做到放松的歌唱,培养学生自信健康的心理素质。若教师对儿童在专业技巧上要求严格,使其自信心,自尊心受损也会让他对生活、对自我产生否定的心理。

当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逐渐增强,接受能力也较强了,此时,教师应将较简单易接受的教学逐步提高到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然而在此期间仍然要做到时刻了解学生的心里活动。让他们知道在声乐学习中有些技巧的学习并非一时半刻就能会的,而要不停的练习,持久的磨练才行。以此来培养恒心和毅力,但要注意适当的引起他们的兴趣给予很大的鼓励,让他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攻破难关。

三、从生活实践及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培养

平时我们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首先是意志和性格的培养,要有沉着、自制和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去克服情绪的干扰,加强艺术修养,培养从事艺术事业的情操,培养学习声乐的兴趣和爱好,从古到今,大多数科学家和艺术家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爱好和情感,这种情感当初是从兴趣开始,他是兴趣的升华,但兴趣还只是低层次的情感,高层次的情感是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这对于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只有爱上这门学科,才会执着地去追求其中的真谛。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感,因为声乐艺术正是通过情感的抒发来揭示事物的意义,并在情感交流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声乐技巧的非直观性,声乐技巧教学的知识没有绝对规范与标准化的语言来表达,故有时学生对教师的讲述和要求感到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从听觉上加以引导,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演唱中某个好的、合乎歌唱要求的音或乐句,提醒学生注意,(因为这在学生可能是无意识的行为)从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这个音或乐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无意识逐步转化为有意识可控制的演唱。通过多次练习巩固,并以这个音或乐句为标准用以带动和指导其他音或乐句的演唱。另外,如果再加上教师正确的示范,那么学生的印象就更直观了。这样练习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对于正确,良好的声音逐渐建立起心理上和感觉上的认识。

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的舞台表演实践上给予极大的鼓励和赞美,每个人都是由无知开始,到逐渐阅历经验丰富,老师在学生成长中,担负着扶持,指导的任务。采取多肯定,少否定的方法,是培养确定自信心的一条有效途径。

总之,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建立起师生间不同的交流渠道,建立师生间的充分信任与自信,使教学气氛尽量和谐轻松,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掌握声乐这门艺术,还尽可能正确,规范,完美地去表现声乐艺术,这才是我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晋玮 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华乐出版社.

[2]王克,杜光.《中等学校音乐教学法》.民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谈手风琴教师的职责和任务 下一篇:高校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作用